天下各国对赵国的局势尚且如此清晰,赵国自然明白自己眼下面临的情况。几乎就在魏武行兵出上谷郡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赵国东线边境十余城的守将纷纷上表赵迁,请求援兵支援。
毕竟那是三十万的燕军,而赵国边境的全部守军加到一起,或许连三万人马都不到。
一旦燕赵开战,战果可想而知。
连环战表打入京师,全都送到了王安石的案头。
如今的王安石已经取代了赵国的老相国,成为了赵国的新任相邦。再加上赵迁的刻意放权,王安石在赵国朝堂之上早已是呼风唤雨,大权独揽。朝堂之上大小事务,悉数决于王安石。
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文武上表,全都要先经王安石的手,然后才会被送到赵迁的面前,让人一眼看上去,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日后明朝权奸辈出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国相,前方紧急军报!”一位侍官双手高举着一卷竹简,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走进了国相官署,将竹简放在了王安石的桌案上。
“又是军报?”王安石眉头微微一皱,停下了手头的工作。
就在这短短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已经送来了七八封紧急军报了,全都整整齐齐的摆在王安石的案头。
不过王安石并没有着急去看这所谓的军报。最近一段时间,王安石除了处理井陉关那边反应的问题,以及朝中反对自己的声音外,都在制定变法的具体内容。王安石心中非常清楚,自己能从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一举成为权倾朝野的赵国国相,就
是大王看中了自己变法的才能。
如果自己想要保持着来之不易的权势,那就一定要将变法之事完美进行,因此王安石从上位以来,始终都将变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