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妹俩也很争气,光那奖状都贴了快半墙了。
成绩好的孩子家长,无论在那个年代都是被大家伙羡慕的对象。每次去开家长会,赵麒都是会被老师叫住,给下面坐着的家长发言的那个。
赵麒也知道,像他们这样没人看护的兄妹仨,这得肯定会招人眼。
可也不能因噎废食,听见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现在是他当家做主,肯定就不会委屈自个和弟弟,妹妹,装什么低调。
是那心眼不正的,你就是再低调,他也会寻机欺负,踩乎你们。
遇到这种事,赵麒一概是武力镇压,能动手解决的,绝不浪费时间去叨叨。
没几次,村里的人和跟前几个村的人都知道那赵麒是个狠茬子,不好惹。
赵麒这边呢不怕事,但也不惹事,队里给分派的活从不偷工减料,邻里之间有个啥事,也是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慢慢的名声在村里比赵中秋他们哥仨还响,村里人谁一提赵麒,都是比大拇指:那小伙子是个强人,能干,别看爹不管事,妈没了,硬是给弟弟,妹妹撑了起来。
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一提起来,也都是:噢,那谁谁啊,我知道,知道……
不光赵麒现在的名气在这十里人村的大的很,赵中秋的名声也大了。
只要认识赵麒的,谁都知道赵中秋是他亲爹,私下里都是笑话赵中秋是个糊涂虫,把这么好的儿子给撇下了。
本来嘛,像赵麒这么大,再过上一两年给娶上个媳妇,他就能借上力,享清福了。
现在嘛,看着个还屁事不懂的小儿子,等小儿子长大了,他都快六十了。
村里像他这么大年纪的,那个不是早就借上儿子的力,儿孙满堂的享福了。
即便是干活,那也是捡些轻省的给儿女们减轻点负担罢了。
可他还得辛辛苦苦的下地,平白比同龄人要多吃十几年的苦。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的赵中秋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
他只觉得没有赵麒,赵明,赵宝儿三个拖累,他不用养那么多孩子,也不用供着上学。
他和张二红俩个壮劳力,挣的工分,就养着赵根旺一个,轻省,自在的很。
收完秋后,王满仓从公社开完会,便和会计在招开了全村的社员大会,先是总结了一下全年的地里的收程,预估了一下能分多少秋粮,然后便宣布了一下重头戏:村里分到了两个征兵名额。
这年月当兵可是人人都抢的好差事,先不说什么热血报国,为国家做贡献的了。
就从实际的出发,村里没上过学的年轻人除了回家务农,就基本上没有别的出路了,而当兵却不矢为一条跃出农门的捷径。
名额只有两个,而报名的却有将近二十来个,最后没办法,赵满仓和会计便召开了这次大会,来听听大家伙的意见,来个当众推举。
谁想去当兵,谁就上台上做个自我介绍,然后说说自个为啥想当兵。
等他说完了,坐在下面的社员们就开始点评这个小伙子,平时有啥优点,有啥缺点,最后挑出最好的两个送到部队上去,可不能让那些个歪瓜劣枣去部队上给村里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