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忠烈之士,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冒死谏言,被挖了心。如果你是比干,你将如何?”李世民问着,期待的眼光看向三个儿子。
太子与李泰看着对方,见李泰没什么反应,想来还未想好。太子看向母后,母后轻轻对他点着头。太子拱着手,上前一步,“回父皇,儿臣若是比干,选择与比干相同,冒死也要进谏。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太子说着,看向四周。比干忠烈,往这方面说,定是没错。
大臣赞不绝口,互相讨论,夸赞太子机灵,反应快,还记得比干话语能够引用。
李泰在一旁看着,站不住脚,主动上前道:“父皇,儿臣有不同看法。”
“哦?”李世民一惊,看向李泰,“那你说说。”
“父皇,如果儿臣是比干,定不会甘心让商纣王挖了心。商纣王残暴失去民心,天下起兵人众多,而大商气数已尽,与其继续跟随商纣王,不如逃出朝歌,投靠他人,继续为人臣子,建功立业。功入朝歌,擒了商纣王,挖了他的心才是。”年幼的李泰笑着说着,看向父皇,期待父皇夸赞。
李世民思索一下,笑了,道:“青雀嫉恶如仇,有胆识,有想法,懂得变通,自是甚好。”
李恪一旁看着,看向自己母妃。杨妃娘娘摇摇头,李恪明白,什么也没有说,独自一人站在后排。看着李泰,这个家伙果然如此说,昨日就一个劲在玩面前炫耀,还写成文给我看。
李世民看李恪低着头,思索许久的样子,问道:“恪儿,你呢?你有何看法。”
李恪一时犹豫,不知该不该开口,杨妃娘娘冲他点点头示意,李恪正身上前,眼神坚定看着父皇手中书卷道,平淡道:“杀之,取而代之。”言语刚强有力,明了简洁,道明自己想法。
李恪话音刚落,全场安静下来,杨妃娘娘手中琼花滑落于地面,呆立不语。
李世民看着李恪,面容复杂,李恪看着,以为父皇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又跟着说道:“父皇教育我们,看文章不能只看表面,结合《史记殷本纪》中其它文章,就可知商纣王残秽,而比干为纣王叔父,当朝宰相。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是敢于直言劝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可如四弟所说,商朝已到气数已尽时,但当时朝中忠烈之士不少。而比干与商纣王不同,他忠心为国,深的民心,又是皇族。反抗纣王是必然的,但推翻商朝投靠他人大可不必,自己起兵,定可得到大量忠烈之人支持,他又是商朝皇族,没有看着商朝灭亡的道理,与其看着商纣王败国,不如取而代之,安抚民心。也可使得商朝继续存活,长治久安,对外也有个交代,岂不更好。”
李恪说着,丝毫没注意到一旁人的反应。反而比刚刚更加安静许多,只有李泰笑着,说李恪想法不错,即可报复商纣王,又可得天下,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