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邮传关系最密切的,还有九卿中的卫尉,其属下有一类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迎来的民间贤士。这些贤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怀中揣着对zhèngfu的建议,满怀激情地上书论事,把涉及国计民生的提案转呈朝廷。
然而,这所有的设置,完全是为了满足zhèngfu和贵族们的需要。平民百姓想要传达信息,只能花费高额的金钱,托邮卒稍带一部分信件,或是交由商队传递。所谓家书抵万金,不但是指家书中的情谊,更表现出在古代远隔两地的亲人间想要传递信息是何等的困难。
刘彻认为有必要在少府中duli设司,形成盈利性的duli邮政机构,专门用来承载民间业务。如此一来,平民百姓的信件或小物件,传递的速度虽不如zhèngfu公文快捷,但至少有通邮的渠道。
有了载货量较大的四轮车驾,再加上未来即将修筑的大量道路,在某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之间初步实现民间通邮并不太难,而且会有极大的收益。
“依着皇儿的法子,一旦民间通邮,所传递信件必是骤然剧增。不但要增加更多邮卒,沿途邮驿也需重新修葺,乃至扩建。如此一来,耗资甚巨啊。”景帝细细看完刘彻呈上的章程,皱着眉头道。
刘彻急忙劝道:“虽耗费不菲,但收益也必极为显著,况且乃是利国利民之举,甚是值当。”
“既然有收益,为何不交由非儿或田胜去办?便如那筑路一般,朝廷不耗费分毫,平白多出连通各郡县的万里坦途。”景帝捋了捋胡须,近年来他见惯了宝贝儿子翻云覆雨的商业手腕,胃口早就养刁了,事事都像做空手套白狼的无本买卖。
刘彻无奈的摇头,道:“这邮政之事,收益倒是其次,儿臣尚有其他考量。
景帝闻言,不由来了兴致,示意刘彻继续解释。
刘彻沉吟片刻,整理好思路,缓缓道:“我大汉边关战事常有,国内也时常发生灾患,每当赈济或进军,无论是运兵或运粮,都是浩大阵仗,往往苦于运力不足,无法及时送达。若是平时用民间通邮的收益,打造出完备的通邮体系,即便少府每年补贴些钱财,也是划算的。遇到战时或灾荒,这邮路上的车驾,牲畜,仆者,便可迅速征调,为充足运力。这与屯田戍边,藏兵于民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此计甚妙!”景帝听罢,不由拍案叫绝,双目熠熠生辉。邮驿制度乃是国之要务,向来都是个吞噬大量财政支出的无底洞。但刘彻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不但让景帝看到了以民养邮的前景,更有加强大汉境内紧急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能力,实在妙不可言。
良久后,他方才平复下心中的激动,复又问道:“既然民间通邮有这般大用,为何不交由丞相府筹划,交办各府?由少府掌管,是否过于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