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唐山你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国家必须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才能让一个国家长久的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李斯晃然大悟道。

李斯突然发现眼前这个死而复生小儿子变得更加聪明了。

李斯非常高兴跑去秦宫,他苦思良久,没有身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唐山三下二下提醒下,李斯终于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李斯要马上告诉同样还在苦恼中的始皇帝。

“书同文,车同轨,原来是自己无意中告诉李斯的。”李唐山心道。李唐山无意中谈话启发李斯影响中华民族以后几千年制度建设。

不久以后,秦皇帝下诏要求全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影响千古的政策。

“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局面横亘了整部中国史。

“行同伦”,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的相对统一,为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提供良好的氛围。

“车同轨”,用发展辩证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政治的一种延续,表现为交通之政的统一,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文字统一,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

中国人口史、移民史告诉我们,“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确实部分地解决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政权治理难题,因为三者都趋向于一个目标:融合。最初是黄帝与炎帝部落在中原地区的融合奠定了夏商周三代的基础;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戎、狄和东夷与中原人的融合,又为秦汉王朝的400余年兴盛奠定了基础;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能够与中原汉人融合,也是隋唐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宋元时期西夏、金人、蒙古人和宋人的融合,又为明清时期国家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到明清时期,中国境内融合的局面和人口分布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赵佗这时又来找李唐山,吕文建议大家去陇西走一圈!把秦王回乡的路线规划好,随便考察一下地势来如何施工。

李唐山觉得吕文建议很不错,跟父亲商量一下,决定去陇西的现场考察一下,就是后世经常用开现场会议。

几天后,天刚朦朦亮,还有阵阵的薄雾在空中飘散,好一幅羽化成仙的景色。远处的天是黄色的,微带一点红,像抹上了一点儿油色,跟玛瑙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