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今天代坊令要来,坊里的典事、录事和小吏都在。

接下来少说三个月,他们都要在这位小赵大人手里讨生活,而且听说这位小赵大人上面还有个当阁老的爷爷,于是这些人态度也就更恭敬了。

恭敬到赵上清带着两个女子在身边,都假装看不见。

按道理来说,一般都会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过赵上清不是个没脑子的人,他知道自己刚刚来,什么都没有摸清楚就贸然行事,很容易犯忌讳。

因此,他只表示先逛逛整个码头坊再说。

叶芷清也跟着一起。

码头坊非常的拥挤,和城西那些正规的宅子不同,这里的房屋绝大多数都很破旧,而且乱搭乱建,占了绝大多数的过道。

除了这些,空气中还有一股尿骚味;地面也没有砖块,只有满是车痕的黄泥。

“这里的砖头呢?”赵上清捂着鼻子问。

“坊令你是住在城东那边,虽然不知道城北这边的情况。整个城北,地面上铺着的砖就没剩几块。有好多人偷偷拿去盖了房子,你就算是天天铺,这也铺不完啊。

而且从城门口运过来的货都太沉,地上的砖头总是被压碎,一来二去,这里也就不铺砖了。”录事解释道。

赵上清一听,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叶芷清则看见低矮的房屋里,有好些个黑瘦的小孩,正从窗户口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这里住了多少人?”叶芷清开口询问道。

录事当即把带着的薄子翻了出来,查看道:“差不多三万人左右,这是年初的时候记录的。”

“这么多?”叶芷清又看了一眼那屋里的孩子,“那岂不是一个院子里都要住四五户人家?”

“四五户还是少的,”录事道,“大多数都是七八户挤着。没办法,这里的租金便宜,一家人家一间房,足够他们挤的了。”

在这京城中,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有千亩豪宅。

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花了差不多快三个时辰的时间,一行人终于把这码头坊给逛了一遍。

这会儿已经到了半下午,坊里的差吏要给赵上清接风洗尘,叶芷清姐妹两个跟着一起。

于是,他们来到了靠近城门口的一条巷子里。

巷子不深,两边全是吃的。空气里各种香气交织,面、粉、包子、豆花饭,稍微的嗅上一口,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味道。

叶芷清看着左右的招牌,发现这里吃的极为齐全。

从江南一直到晋西,甚至连渝北黔南那边的招牌都有。

这些店铺卖的都是些廉价的食物,油腻腻的桌子摆在那里,周围大多都是赤着胳膊吃的满头大汗的汉子。

偶尔有孩童叫卖的嗓音,夹杂在热锅沸油当中,刺溜一声,就着灶台上的大火,烹饪成一道人间烟火真味。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爱吃土豆和肉肉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我是来自非洲的婶婶33瓶;大尾巴狐狸、渴了喝扣落还是渴、带鱼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玫瑰网,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