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南部耸立着金龙、通天和东阳三座高山,其中以通天山最高,被青州当地人合称为“三山”,民间有谚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州东边有一条大河流,南边又有群山,西面和北面则是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食,青州百姓的生活不会差。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自五十多年前起,青州就长年遭遇匪患,其中以盘踞三山的山贼们最为凶恶。这些山贼本来是山脚下的农民和山中的山民,只是一直受到官府剥削,被逼上山做了山贼。
考虑到这些山贼落草是情有可原,朝廷一直是边剿边抚,几度招安试图让这些山贼回归正常的生活,可山贼们不仅拒绝,而且变本加厉,他们依仗三山险峻,让朝廷大军几次进剿都是无功而返。
由于常年受到这些山贼的侵扰,青州附近的良田都荒芜了,百姓们纷纷背井离乡,青州的民生一日不如一日,朝廷却束手无策。
前任青州大都督葛涵上任之后,对青州百姓承诺,一定会竭尽所能剿灭三山山贼,他大力整顿兵马,伺机出动。经过几次交手之后,山贼们都吃了大亏,他们开始紧闭山门,或者在山林间灵活的兜着圈子,让葛涵徒劳无功。
进剿山贼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无法根除,更重要的是,这些山贼的山寨巧妙的利用了山中的地形,设置了重重的陷阱,如果不进行一番详细的侦查而贸然出击,那一定会损失惨重。这也正是葛涵大感头疼的地方,他在治军和领兵打仗上是一把好手,可是面对这样的对手,他能想到的办法实在有限。
三山的山贼们号称十二寨,以前他们还相互看不顺眼,但在发现朝廷的军队对他们所有人都构成威胁之后,他们就联合了起来,共同抵御朝廷大军。
这些年,这些山贼时常下山掳掠小孩和父女,又吸引了大批地痞流氓加入他们,声势可谓浩大,所有人加起来也达到了惊人的三万余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青州城造成威胁了。
因此,葛涵就上书朝廷请调一支禁军助阵,朝廷的答复很快到来,同意了葛涵的请求,调动了驻防济州的右领军卫前往青州,但同时下达的还有新都督的任命。
“大夏皇帝诏:青州匪患、多年未治……今以胤国公卫凉为青州大都督,右领军卫军权一并交予卫凉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