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古人认字

古代生存之路 夏柰苏城 1653 字 12个月前

但是如果这是古时候,可能就不会让你有这种歧义了,周礼八岁入小学开始,商古人认字是要从字的构造,图象开始,蒙学的老师会从这个字的图形,构造,意义,从头到尾,从古到今地给你来一遍,期间涉及种种渊源、古籍和文字,让你理解的透透彻彻。

这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启蒙这种事情绝不是现代这样随随便便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就能教授的。

不过在严瞳看来,古人识字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是直音法、读若法还是反切法都需要认识许多的字才可以,这就比不上现代的拼音法方便,只用学四十七个声韵母,看了拼音,无论哪个字都会读,而且它简单易记,方便普及教育。

三郎和四郎实行的是古代教育,严家小兄长的学识虽然比不上村学的老先生,但他的启蒙阶段可是由严家村的神童他爹严老二教的,在老爹神智失常后,小兄长也没忘记父亲的谆谆教导,每日里都会温习从前阿父布置的课业,对付三郎四郎两个念书界小白自然信手掂来。

大郎的嗓音有些少年人特有的粗哑,却不难听,授课时语调适中,不紧不慢,对待三郎和四郎两个小萝卜头层出不穷的问题,也是耐心解答,时不时还来几个文章典故,讲得趣味横生,引得两个小家伙目光亮晶晶。

就连严瞳也搬起小板凳乖乖听讲。

阿父却不耐烦听这圣贤书,在他看来,听大郎说书还不如去撵小鸡玩来的有趣。

每当这时,严瞳家的小院里,三个小娃娃跟着一个小少年在大声朗诵,童音稚嫩响亮,古老的诗词悠然回荡在这一方长满了瓜果蔬菜的农家小院时,总夹杂着几声凄惨的鸡鸣,实力演绎何为生机勃勃。

严瞳家的小孩子在读书的消息自然瞒不过这巴掌大的小村庄。

事实上,在大郎第一天开课的时候邻里乡亲们就都知道了。

读书的时间放在未时,夏日炎炎,大伙都不愿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忙活,在家里歇息等待太阳下山,晚间凉快的时候出去。

村子里静悄悄的,除了虫鸣鸟叫声,哪家说话声音大点别家都听得见。

正倚在墙角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一阵整齐尖嫩的读书声,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小村庄。

众人都不用摸上去,竖起耳朵多听几句都能知道是哪家的,心里都痒痒的。

那可是读书啊!对于从没见过几个大字的村民们来说,那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有些好奇心重的,当天就摸上门子假装路过偷窥。

不过大部分都不好意思往院子里盯太久,最多平常五分钟的路程,也就走走一刻钟。

路过好几次,听到没听出什么所以然来,只觉得这严家小郎教书的时候模样真精神,声音真好听,很有读书人的气质。

不过他们听不懂,那没问题,俺们一大老粗不识字就听个乐呵,让我们家小子上。

严家二郎没傻时不是常说什么耳什么染吗?说什么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那我们家小子得常来听听,多听听就会了。

于是,严瞳家的篱笆外又多出了好几个小屁孩。

他们不像自家父母,就路过走走,而是光明正大地扒在篱笆外,往里露出个小脑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热乎乎的脸蛋透着懵懂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