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回坐在摇篮里面,手里拿着钟元良用碎布条给他做的布老虎。他有时候把布老虎扔了出去,又自己捡回来,有时候又用自己还没长牙的嘴巴去咬。因为李慧已经把这个布老虎洗晒得很干净了,钟回放在嘴巴里面咬也没事。
钟元良看侄子侄女们也喜欢,给他们每人都做了一个,拿到布老虎的时候,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钟元良觉得很值得。侄子侄女们都很珍惜,只会在家里玩,不会拿到外面去,在家里也把布老虎保管得好好的。
钟元良把衣服裁剪好,就坐到缝纫机上,他双脚轻轻地踩着踏板,缝纫机发出规律的嗒嗒声,他干活的时候,剪刀锥子等尖锐的工具都放得离钟回远远的,就怕一不小心掉下来,砸到或者是刺到钟回。他小的时候还好,这些东西放得离他远一点就行,等他能跑能跳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那个时候就要叮嘱好他了。
十二点钟的时候,准时开席。元宵节这天的饭菜和年夜饭不相上下,可能过年这段时间,大家油水都吃足了,饭菜虽然是一样好吃,大家吃的都不是很多。
中午吃完饭,大哥钟元易拿出工具准备给孩子们每个人做一盏灯。元宵节又称为灯节,这一天晚上不能熄灯,房间里面靠近墙的地方都要点上蜡烛。传说是这样说的,在这一天老鼠要嫁女儿,我们要给它照亮路,不然它就不能准时出嫁了。
元宵节晚上有庙会,他们村头有座戏台,以前大家没什么好消遣的时候,就盼着这个有戏可以听。并不是每个村子都有戏台,也不是每一个有戏台的村子会有庙会。另外有庙会的村子安排唱戏的时间也不一样,想听戏的人就跟赶场子一样,这个村的听完又跑到下一个村子里去,经常跑来跑去的都是些年轻人,戏唱完了,一个村子里面的人就成群结队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叽叽喳喳地聊着刚才听到的戏。
唱戏的人是镇上请来的,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拖家带口地出动,戏台后面是一片湖,前面是一片很大的空场地,到时候大家拿着凳子来听戏,从戏台上往下看,黑压压的一片。前面太挤了,有时候大家没抢到好位置,在后面看不见也听不清,这时他们就会跑到相熟人的船上去,在起起伏伏的船上听着唱戏的声音,韵味无穷,有时候听到自己会唱的,还会跟着台上的人一起哼唱。
因为要早点去占位置,钟元良家里很早就煮好汤圆,晚饭也提前吃了,吃完饭,大家又喝了一碗汤圆,等天黑的时候,钟元良和他的哥哥们沿着墙角把点燃的香和蜡烛放好,检查一下旁边没有易燃的东西,之后三兄弟带着老婆孩子就出发了。钟元良他爸和他妈不去,说要在家里看着这些蜡烛,而且戏他们听几十年了,自己都会唱啦,所以去不去都无所谓。
钟元良他们到的时候,场地上已经有一些人了,于是赶紧找到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他们把带来的凳子放下来,坐着等好戏开台。在等待的过程中,侄子侄女们提着灯去找自己的朋友们去玩了,钟元良他们坐在那里,跟相熟的人聊着天。在戏台的外围有些人挑来自己家做的吃食在叫卖,有葵花籽,花生糖,饴糖,炒芝麻等,这些东西散发出的香味,慢慢地飘到了空地上,整个场子都弥漫着一股香气。
闻到这股香气,大人们倒还好,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他们拿着过年得到的压岁钱,排队去买自己想吃的东西,别看他们现在吃得这么开心,回家身上钱花光了,肯定要受批评的,留给他们的压岁钱可不是让他们一次性就花光的。
侄子侄女们也买了东西吃,他们倒是没有忘记坐在前面的大人们,买的每样东西都送了一些过来,嫂子们拿着这些吃的,也不好说他们什么,只是叮嘱他们戏开台了再过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