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儿子孙子呢?”庄言又问道。
他们是靠着阳台的位置坐的,老头敲了栏杆,指着庄言他们刚才过来的方向说:“儿子媳妇出去打工,孙子出去上学,到礼拜才回来一趟,都是去那边的小洋房。”
庄言看了看那边的小洋房,问:“那伯伯您为什么不到那边的小洋房住?”
老头嘿嘿笑道:“这吊脚楼住得习惯,离不开了。”
庄言点了点头:“嗯,这边的吊脚楼看起来很好,很不错,我听说国家有政策,这些楼都不能拆?可是我又看到那边好几栋楼都倒了。”
老头摇了摇头说:“这吊脚楼有什么好的,也就是我这种老头子愿意住一住,青年人有条件,当然要住得好一些,社会在进步嘛。那些倒了的楼也是没得办法,国家只说不让拆,却没给钱让人修,主人家不想住了,当然不会修,年年月月的,倒了很正常的。你别看我房子这么好,没过两年我儿子就要找人来翻一遍的。”
庄言本来以为老头会称赞国家政策好,把吊脚楼保护起来了,没想到竟然听到这么“先进”的言论。
不过老头子说得也对,国家只说不让拆,却没出钱帮忙修,自然就很难保护好。
而中国现在的国情就是这样,虽然人民有钱,国家也富有,但是像这种需要保护得传统文化实在太多,国家想顾也顾不过来。
就比如说圆明园这种比较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光是用来保护和整修的钱都是数以千万计,更别说现在中国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在燕京和金陵街头走一走,这种动辄一两百年的房子,随处都能看到。
想到这里,庄言又觉得好笑,上一世因为战争,这些建筑被破坏得太多,最后人们就算是想保护都保护不了。
而这一世,竟然因为这种建筑太多,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
就比如说茶峒这里,如果不是国家不让拆的话,那些小洋房完全可以盖在河街里,人都在一起,也热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