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肯在叛党破城之前相救,而不是待叛党破了城,将外孙赶下帝位之后再攻城,名正言顺的称帝,或是因着无心帝位,或是因着心系城中百姓,不忍天下动荡,前者孙女嫁给他自然无问题,若是后者,他仍有仁心,又有些前缘旧事,无论将来如何,他多半也会善待孙女。
这才是明老夫人舍得将明珞嫁给肃王的原因。
明老太爷看着早已空无人影的房门半晌,道:“无碍,你也说她心地良善,重情,只要她向着她姑母,向着我们明家,就无甚大碍。她聪慧些,将来能得到肃王宠爱的可能性就大些。我们虽然可以借着旧事让肃王娶了珞姐儿,却也不能保证将来肃王就会有多看重珞姐儿。”
几日后,肃王府。
赵铖回到王府,就有管家跟他回禀,道是有一老妇人来访,因为她手持有肃王旧物,可能真是以前凌皇后或者成武帝身边的旧人,便请了她去了外书房外面侯着。
赵铖入到外书房,那老妇人就战战巍巍地跪下,双手捧上了一封书信。
是当年明珞的父亲明仲恒临终前写在绢布上,给肃王赵铖的一封还带了血迹的书信,信中并无其他,只将自已妻子腹中的孩子托付给了赵铖,道是将来若是有异,还请他看在他们共御北鹘,他曾数次增援西宁军的旧情下对其遗孤代为照顾。
老妇人道:“老奴是明将军的乳母,当年将军战死,只有他的副将拼死带回了这封书信,老奴并不知缘由,明家是皇亲国戚,陛下的外家,我们姑娘上有祖父祖母,伯父伯母,都对姑娘疼爱有加,老奴不明白为何将军要在临终前将姑娘托付给王爷,但想来必有缘由,因不知情由,老奴亦不敢将此书信贸然给国公爷他们知晓-现如今姑娘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老奴犹豫再三,还是将这封信带给了王爷,交由王爷定夺。”
赵铖手指捏着手中的绢布书信,面色古怪地看了一眼老妇人,然后看向窗外,道:“嗯,本王知道了,你且回去吧。”
明大夫人此时面色已经调整过来,一脸亲切温和的对明珞道:“唉,珞姐儿快别多礼。母亲您别说,刚刚珞姐儿这么乍一进来,倒是吓了我一跳,这气度,这相貌,远远看过去,倒是和太后娘娘年轻的时候真有几分像,无怪得母亲您和太后娘娘都格外疼她些。”
吓是真的吓一跳,但不是因为明珞像太后娘娘-其实明珞的长相是集了她母亲和她父亲的优点,尽往好处长了了,并不是太后娘娘那种典型的明家人的长相-而是因为明珞这身衣着打扮,还有那个笑容,远远看去竟然像极了她母亲容氏,这才让明大夫人乍看之下有些受惊。
尤其明珞头上的那串珠钗,正正是容氏的遗物-这种多年前的小事物,明老夫人自然早已不记得,但明大夫人却不会不记得。而明珞言笑间,那珠钗晃动着,总让明大夫人不自觉的恍神。
系统防盗章,请购足比例或等72小时再阅读,多谢支持正版
明珞“嗤”一声,伸手挡开她指在自己面前的手指,清冷道:“我说,那些都不关我的事,你喋喋不休,到底想要什么?还是想要我帮你做什么?”
明瑗的面色又是一变,她瞪着明瑗,看她面色沉静-完全同往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之前涌到面上的血又好似遭遇了兜头一盆冰水,就连羞愤怨恨都给瞬间给冻住了-她总算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外面的事情且不说,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好回家该如何和祖母和嫡母还有父亲他们交代。
明瑗萎顿了下来,再不出声。
明珞看着这样的明瑗,倒是没想到撕了面纱直言相斥效果这么好-她前世很少这样说话,也不知是为了顾及情面,还是不愿对方难堪,亦或者只是习惯使然,她很少这样把外面裹着的美丽的皮剥掉,直截了当说话的。
她觉得痛快极了。
她想,就她自己现在的情况,可没什么好跟别人含蓄的-她含蓄,别人就只会当她傻子把她给卖了。
两人回到家中之时,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那边已经收到太后派人传过来的消息,但明老夫人并未直接见两人,而是在晚膳之后才分别召了两人说话。
老夫人先见的是明瑗,之后才见的明珞。
明家女生得貌美,家族在管教上也甚为严格,不顺从家族的意思,姐妹看上同一个男人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明瑗在骑射场上的话貌似是为了挽回明家女的名声,但却糊弄不了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更何况还被庆安帝那样直白的给讥讽了一顿。
明瑗为了脱罪,只能声泪俱下的将明珞对肃王无意一事跟自己祖母和嫡母交代了,并道:“孙女的确敬仰肃王爷,可是孙女知道自己的身份,更谨记祖母的教诲,万万不敢妄想,只是当时三姐姐那样说,孙女怕那话传出去有辱明家女,尤其是二姐姐的名声,这才一时冲动,行了错举。”
且不说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如何惩处和教导明瑗,此时明老夫人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明珞,一时之间都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么些年来她素来宠爱明珞,而明珞又乖巧懂事,明老夫人对她几乎连句重话都很少说过-更何况今日这事,她那话虽大不当,但谁能料到肃王和西蕃王世子竟是那般反应,竟是阴差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