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深邃的目光看着石猴:“此法修成之后,便无人能掌控你,随心所欲,一举一动皆含天地哲理。”
“我要学,要学!”
石猴高兴坏了。
“你先别急着答应。”
祖师又摇头,接着说道:“此法名为无相,无相即是本相,本性暴露,成神成魔仅在一念之间。”
无相之法不约束个性,却是极难修炼,一旦无法坚定道心,石猴便会丧失自我,不可控制。
“非大智慧大毅力者,死无葬身之地。”
祖师看向石猴,突然大声喝道:“悟空,你学还是不学?”
石猴磕了个响头:“弟子愿学。”
“好。”
祖师满意的点头。
石猴没有丝毫迟疑,道心坚定,没有如此坚定的道心,也不可能修炼无相之法。
祖师挥动拂尘,让其它弟子带领石猴出去了。
石猴一阵疑惑,祖师不是说要教他法术吗?
菩提祖师不会说谎,他既然已经答应,石猴就按耐住了好奇心,安心在斜月三星洞呆了下来。
他拜了各位师兄,在廊庑之间安排了寝室。
第二天开始,石猴就和师兄们学起了洒扫应对,进退周旋的礼节。每天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他排行最后,经常被师兄们要求扫地锄园,养花修树,挑水运浆,石猴也不恼,做事安安稳稳。
不知不觉,他在洞里过了一年。
某一天,在听祖师讲道的时候,石猴突然悟了。
原来菩提祖师在讲道之中,就暗含了无相之法,果真是无形无相,如果不是他一直记挂这件事,根本就发现不了。
石猴灵智大开,随即又注意到祖师偶尔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有暗示他的深意。
石猴开始跟在祖师后面,深刻研究起他来。
他每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祖师,惹得其它弟子嘲笑不已,却不知石猴已经逐渐学会了无相之法。
他的悟性与日俱增。
祖师在一边看着,心里又惊又喜。
“这猴儿果真非同凡响!”
在他教过的所有弟子当中,再也没有比这猴儿还要聪明的了。
石猴不知道斜月三星洞在哪,只能尽量按照书上的路线寻找。
石猴向西横跨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又作了竹筏飘过西洋大海,到了西牛贺洲地界。
提早两百年,自然见不到指路的樵夫。
不见樵夫,石猴朝餐夜宿,以书为伴,遍访名山,一心求道,没有丝毫动摇。
就这样找了多年,一天,石猴在游览一座高山,忽然看见崖头立着一石牌,上有十个大字。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看到这十个大字,石猴感动的要哭了。
他顺着石碑走去,过了山坡,果然望见一座洞府。
洞府门口站着一个相貌清奇的仙童。
看见石猴过来,仙童笑了:“你是来求道的吗?”
他家师父正在登坛讲道,突然叫他出来开门,说有个求道的来了。
仙童却没想到,求道的是一只猴子。
“你跟我进来。”
仙童带领整石猴进了洞府。
两人走过层层深阁琼楼,到了瑶台之下。
石猴抬头一看,看见须眉皆白的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还有三十个小仙侍立不动。
石猴不敢怠慢,俯身下拜:“师父,弟子志心朝礼!”
志心朝礼,即是用至诚之心,对菩提祖师表示皈命信服。这是极为诚恳、一心不二的意愿。
祖师没想到一只猴子竟能说出这种话。
他抚摸胡须,朝石猴看去,只是几眼,便知道这猴儿天生地养,和自己有一段师徒之缘。
奇怪的是,这股缘分本不该是现在出现,他怎么早来了?
祖师不动声色:“你是哪里人?先说出乡贯姓名,再拜也不迟。”
石猴连忙答道:“弟子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
祖师佯装发怒:“胡说,这么远你怎么过来的?”
“弟子一路走过来的。”
石猴恭敬的回答:“弟子走了两千多个日夜,好不容易才到这里,绝无虚言。”
祖师掐指一算,心里暗喜。
这猴儿没有说谎,他在人世间行走七年,身上竟然没有沾染什么因果,可见其一心向道。
虽然不解他怎么来的这么早,但命运本就不可琢磨,就连佛祖都有失算的时候,横生变化也不足为怪。
祖师心绪转动,很快就做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