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477 字 11个月前

邓粹、张印从西域送回来一些消息,表明大单于没有撒谎,西域以西的确发生了大规模战乱,商人急剧减少,讲述的传言也都与大单于的说法一一对应,不过战乱还没有波及到西域,那位“神鬼大单于”一直在向西、向南扩张,似乎没有东进之意。

“一劳永逸、万世基业……”韩孺子自言自语,心中开始怀疑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

“陛下想一劳永逸,我有办法。”一个声音居然在回应皇帝。

韩孺子吃了一惊,他还以为屋子里没有外人,抬头看去,崔腾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自从能起床之后,崔腾每天都来宫里报到,与众多勋贵侍从不同,他有特权,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凌云阁。

“你有办法?”韩孺子笑着问,将与崔腾的聊天当成一种休息。

“这还不简单,找几个信任的大臣,将朝政托付给他们,陛下就能一劳永逸、逍遥自在了。”

韩孺子大笑,崔腾的建议果然只能当玩笑听。

“你有事情?”韩孺子交待过,崔腾虽然可以进入凌云阁,但是得有事情,不能随随便便地想来就来。

崔腾点头,“明天老君出丧,我替崔家感谢陛下的恩德。”

老君是皇后的祖母,皇帝自然要给予礼遇以及丰厚的赠礼,都是少府和礼部在安排,韩孺子认可而已,“嗯,可惜朕明日不能亲去送葬。”

崔腾急忙摆手,“这样就够了。明天我去送葬、守庐,要七天才能回城,这回来见陛下也是告辞,请陛下保重,不要劳累身体,马上就要过年了,寻常百姓尚且要休息几天,陛下也该多与家人团聚。”

韩孺子惊讶地看着崔腾,“你又从哪学来的这套话?”

崔腾脸一红,“陛下,天地良心,这可真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没让别人代笔。”

韩孺子笑道:“朕相信你,朕会接受你的建议,你也多多休息,不可再纵情酒色。”

“是,陛下。”崔腾打量皇帝两眼,“看陛下的脸色,好像还没有完全康复。”

“不是什么大问题。”韩孺子聊够了,低头继续看奏章,这也是逐客的意思。

崔腾却不识趣,上前一步,说:“我有一种感觉,陛下自从回京之后,精气神都差了一些,陛下什么时候再出去走走?天下这么大,还有许多地方可以巡狩呢。”

韩孺子敷衍地嗯了一声,他现在再想离京可不容易。

过了许久,韩孺子抬起头,崔腾已经走了,屋子里再无外人,韩孺子若有所思,“巡狩也是惯例……”

巡狩往往劳师动众,耗费不少,韩孺子接受大臣的建议,早没了巡狩的计划,可今天与赵若素谈过之后,他却有了新的想法。

(今日一更,qq聊天定于下个周日,望周知。)

新春即将到来,韩孺子不急于重返倦侯府,留在宫中处理政务,府丞赵?19??素早来晚走,每次见到皇帝都要先禀报一下府里的情况,以表示自己没有忘记身份。

杨奉走了,带着栾凯前往云梦泽,韩孺子身边需要一名顾问,今天尤其需要,他刚从勤政殿回来,坐在凌云阁里,翻阅到一份奇怪的奏章。

中书省摆列奏章的把戏已被拆穿,最近比较老实,所有奏章全按时间顺序叠放,这份奏章位置偏上,说明来得比较早,但是在勤政殿里,宰相等大臣没有提起,说明它不是很受重视,或是大臣们有意避嫌。

韩孺子一言不发,将奏章在桌上推过去,赵若素立刻走来,双手捧起奏章,快速浏览一遍,抬头与皇帝对视一眼,低头又看一遍,这回读得比较细致,随后放下奏章,退后几步。

“十位诸侯为代王求情。”赵若素简单地总结道。

韩孺子疑惑地问:“朕又没有向代王问罪,他们求什么情?紧张什么?”

韩稠已被定下死罪,正月以后问斩,但他是宗室老人,按惯例,皇帝最后会取消当众问斩,改为在牢中赐死。皇帝无意株连他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为此惴惴不安,代王一家比别人更觉恐惧。

韩稠此前着力推荐代王充当皇储,宰相申明志调查得清清楚楚:代王的庶兄想要继承王位,于是与韩稠勾结,希望让嫡生的弟弟充当皇储,一旦当上皇帝,代王之位就会由兄长继承,韩稠看中代王一家容易控制,因此一拍即合。

代王庶兄已被削籍为民,送回代国,由地方监管,永世不得入京。

皇帝对代王一家的处置到此为止,并未株连他人,对代王更是从未表达过不满,在皇帝眼中,那只是一名几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被奸人利用而已。

十位诸侯却联名为代王求情,令韩孺子哭笑不得,更是迷惑不解。

“陛下是否准备削夺诸侯之土以及权力?”赵若素问道。

韩孺子沉吟片刻,“朕只是有这个想法,尚无具体计划——诸侯王怎么会知道朕的想法?”

“陛下削减齐国,改为临淄国与数县,就是一个预兆。”

“齐国先后两次叛乱,不该削减吗?”

“应该,但诸侯王看到的是威胁。”

韩孺子没有开口,他的确是要“威胁”各地诸侯,齐王叛乱、代王无能、洛阳侯刺驾……宗室烂得比朝廷还要严重,必须来一次刮骨疗伤。

赵若素继续道:“接着陛下又收回洛阳,另行任命河南尹,各地诸侯不免更加紧张。他们对别的事情可能不在乎,唯独削蕃,哪怕只有一点迹象,他们也能嗅得出来。这份奏章表面上是为代王求情,其实是在试探陛下的心意:如果陛下没有发怒,甚至公开宣布代王无罪,放他回代国,则诸侯安心;如果陛下大怒,他们自会请罪,反正也不是什么大罪,然后他们会再想别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像齐王一样叛乱不成?”

赵若素拱手道:“叛乱是非常手段,微臣不敢预测,微臣只说正常手段:他们应该会从陛下身边的人下手,陛下最信任谁、谁对陛下影响最大,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将此人拉到自己这边。”

“与韩稠的手段一样。”韩孺子轻声道。

韩稠很早之前就在讨好慈宁太后,效果显著,深居宫中的太后正需要外臣的帮助,很容易受到迷惑。

赵若素自然不会说出名字,又一拱手。

“关于削蕃,可有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