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纷纷交头接耳,他们没想到,这次的杏林临时大会,会出来这么大的动静。与会者倒不都是像南白北章东王候这样有产业的世家,可有相当部分是从事中医药生产制作流通的。
在华夏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前提下,中医艰难在崛起,这可是巨大的商机啊。
能不能在市场中分一杯羹,甚至是一块大的蛋糕,眼光,决策,找对合作的人,缺一不可。
很快,就有人起身,向林源的方向靠拢过来。
这些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够参与到慈善当中。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不少的投机者。但绝大多数的人,是抱着一个态度的,那就是心源慈善提供的是一个机会,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为慈善事业做了贡献。
即便是没有达到目的,做慈善是跟中医人恪守的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有悲悯生命的一种胸怀。
林源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建议会得到这样的热捧,这是好事,但因为没有事前准备,就显得有些仓促。
无奈之下,林源让马德兴临时把客人分流,让马德兴招待客人,联系上心源慈善总部,让徐文斌连线解答一些问题。
往常的杏林会议,一般都是古井无波一般平淡。倒不是说没有收获,而是中医人本身就签单静谧,很少有激动的时候。
可这次林源召集主持的杏林临时大会,却是有了惊人的收获。
林源先是无私展示了祖传的行针绝技,并详细讲解,再有周传亭讲述炮制药材,再到后来中成药的市场理念,这都是颠覆性的事情。
谁会把祖传绝技拿出来?谁会如此详细创收秘制的手法?谁会把进军市场的计划和可行性手段一一娓娓道来?
有的中医人甚至感觉这次的会议时间有些短了,如果再能长一点就好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与会中医人跟林源依依惜别,绝大多数全都离去了。
杏林临时大会完美谢幕,就在马德兴指挥员工收拾会场的时候,林源的手机响了。
王阳辉打来的,他告诉林源,古田铃木因为点事情耽误了,章廉羽已经连夜启程,赶过来跟古田铃木汇合。
林源知道,古田铃木应该是跟微冷集团生了事情。以桑田家族的行事风格,是绝不会让古田铃木舒舒服服拿下这个项目的。
这个时候,章廉飞可以退场了,因为接下来的讨论,他毕竟还是年轻,资历还不够,必须是周传亭这样的大佬级别的人物才可以。
不过,这已经达到了林源的预期效果,章廉飞算是成功达到他的目的了。
就凭这一番针砭中医时弊的讲演,章廉飞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这不是章廉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林源,章元清,还有周传亭这些大神级别的集体智慧的总结。
别看周传亭没有参与章廉飞的讲演准备,但是周传亭的只要理念和思想,被林源吸收了不少。
在章廉飞的讲演中,有不少都是周传亭对于中成药的引进设备的担心。经过了林源和章元清的点评,然后章廉飞自己形成了观点。
应该说,章廉飞的讲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真不是他个人的成就。
讨论成绩的归属,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样的观念引起了与会中医人的共鸣。
这才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个讲话并不能解决哪怕是现实当中的一点问题,但是这个思想进入了中医人的脑海当中,对于中医未来的展是至关重要的。
周传亭感叹道:“听了章医生的讲解,我才知道我自己在中成药的量化生产上,是有误区的。不错,我们要尊重传统,但传统的东西节奏慢,生产出来的东西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我们是无法跟国际上的汉药集团相抗衡的。”
这一点,大家都是感同身受。连周传亭这样的老古董思想都松动了,更别说是一些中青年了。
林源总结道:“其实,中医能够再次繁荣,甚至走出国门为世界造福,命运并不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全体中医人自己的手里。”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怪异,你干不出成绩,并不是你的实力不行,而是你的方法不行。
林源把话题引到了具体事例上,隐晦点出,某中医世家,要面向推广一份卓有成效的古方,这个时候,尴尬就出来了。
到底是联合本土企业做这件事情,还是要联合国际集团做这件事情。
大家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做企业不能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的最后结果,就会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砸了。
没有了利益不说,品牌砸了,古方也会被质疑。这样的结果是一个多输的局面,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那么,以商业模式运作,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跟国际上的巨头集团合作,获取的利益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国际集团对于商业开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这都是华夏国内必须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但这同时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跟国际集团合作了,本土没有这方面的开经验,那就是跟国际集团的差距拉开的越来越大,到最后还是一条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