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淳朴的赤子之心了。
林管家煽情的抹了一把泪,道:“大姑娘的孝心,小的一定告知老爷。不过,咱家还没艰难到这个份上。”
林雨桐一副毫不在意,准备接收烂摊子的样子道:“什么时候动身,你给我们个时间。我把家里的事,料理一下。”
林管家赶紧点头,“当然是越早越好了。老爷还等着呢。”
林雨桐应了一声,很好说话的道:“那就明早动身。”
林管家喜的无可无不可:“老奴明早过来接您。”
送走林管家,林雨桐将饭菜热了,姐弟俩吃了饭,坐在一起说话。
林雨杨问道:“姐!你是怎么打算的。”
林雨桐笑道:“当然得回去了!你读书好,姐姐知道。科举出身,像咱们这般一点背景都没有的,靠着你自己打拼,拼一辈子,也没有人家的高。”
“但咱们这位便宜爹,可就不一样了。你想必也是知道的,咱们扬州地界上,能数得上的人家就这么些,更何况是列侯出身,世代书香,探花郎林如海了。”
“这样的出身,背景,人脉,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再说了,人生在世,总有些因果要了的。不管有没有教养我们,抚养我们,但是生恩却不能忘了。”
“他如今病入膏肓,即便是去了,也没有个子嗣传承。咱们为人子女,该尽的义务还是要尽的。”
林雨桐表情严肃的说了这么一番话,林雨杨就点了点头。他心里有些明白,姐姐只怕还是为他的将来考虑得更多一些。
他自小就过得是苦日子,要不是姐姐,他活不下来,哪里能像现在这样,读书科举呢。
长姐如母,姐姐的话,他总是要听得。
林雨桐想起回到林家即将面对的局面,还是得跟弟弟普及一下林家的事:“刚才林管家的话,你也听了。这林家的病逝的主母,可不是好相与的人。若是她活着,说什么,咱们也不能踏进林家的大门。”
林雨杨的脸上就露出几分怒色来。
林雨桐作为女人,倒是能理解正室对于妾室和庶子的厌恶。但如今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林雨桐还是决定将这种换位思考的优良作风彻底的摈弃掉。
“这林家的主母,叫贾敏,出自荣国公贾家。”林雨桐问道:“贾家,你听说过吗。”
红楼
林家肯定要回去的。但是让林雨桐弄不清楚的,就是现在的时间线。如今,是贾敏死了,黛玉进京了。还是林如海已经病入膏肓了。
每一种状况,它的处理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即便心里再怎么急切,也不能表现出来。否则让人看轻了,以后可不大好应对。
林雨桐心里的念头一闪,就露出几分自嘲的笑意:“我就知道,我的命好不了!这么些年了,也没见寻我们来。如今寻我们了,必然是有不得不寻的理由吧。你们府里究竟怎么了。你也别瞒我。好事且轮不到我身上呢。”
林管家有些尴尬,他干咳一声,解释道:“大姑娘可别误会老爷。这些年,老爷根本就不知道大姑娘和大爷的存在啊。”
这就称呼上大姑娘大爷了。到底是人老成精,顺杆爬的倒挺快。
林雨桐不动声色,只听着他往下说。
“当时不知道是谁在两位姨娘跟前嚼舌头,说是主母要对两位姨娘不利。两位姨娘心里害了怕,这才要求主动出的府。老爷也没拦着,一人给了两百两银子的遣散费呢。”林管家皱眉道。
“这可就不对了!”林雨桐冷笑一声:“两个姨娘刚刚意识到怀了身子,还没等到大夫确诊呢。就马上有人替主母传话来,叫她们去城外的寺庙祈福。结果出了城,就被仍在外面了。她们知道主母的厉害,哪里还敢回去送死呢。”
林管家一愣:“这话可是两个姨娘说的。”
“难道还能是我编造的不成。想必中间不知道经了谁的手,当真是欺上瞒下,好不厉害。”林雨桐说话也不客气,冷笑不已。
林管家道:“这可……老奴当真不知道情。”
林雨桐点点头:“陈年旧事了。不论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都已经铸成了。再细究也没什么意思。还能治了主母的罪过不成。不过,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姐弟的。”
林管家松了一口气,不纠缠这一个问题就行。他接话道:“老爷的奶嬷嬷,前几个月送了一封信过来。她老人家年事已高,恐时日不多了。忧心老爷的子嗣……”说到这里,他有些不好意思。若非实在是子嗣艰难,他也不会这般找过来。老爷也不会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的急切。
林雨桐眉眼都没动一下,只听他往下说。
“那些年,太太身体不好,吃了许多的药汤子补身子,求子。没有其他的精力,老爷的后院都是由这位嬷嬷管着呢。两位姨娘可能有了身孕的事,嬷嬷心里是知道一些的。那时候也凑巧了,嬷嬷的儿媳妇正好生孩子,她心说,先忙过这一茬,回来叫了大夫确诊了,好告诉老爷。不想,就这半天的功夫,回来就听说,两位姨娘自请离府的事。当时她就觉得蹊跷。但这事空口无凭的,总不能说当家太太的不是。她本想暗暗的找一找两位姨娘,看看究竟是出了什么事。可还没等她找到人,太太就有了喜信。这事就搁置下来了。”
“再后来,小姐出生了。可生来就体弱。有道士说,是家里有人的属相冲撞了。家里就打发了一批人,连老爷的奶嬷嬷都因此而荣养了。这一走,就直接被送回了姑苏老宅。”
“等老嬷嬷在姑苏安顿好,托人再寻两位姨娘的时候,已经距离当时有两年功夫了。而这时,家里的太太又怀上了。老嬷嬷就是再不懂事,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生事。”
“后来太太生下了嫡子。老嬷嬷见林家有后了,也就歇了这门心思。”
“可哪里想得到,哥儿是个短寿的,三岁就夭折了。太太经不住打击,也跟着去了。小姐送去了京城太太的娘家教养。老爷如今是一天一天的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