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蹲在一处,方四牛恨恨的咬着牙,“你俩可别给我犯怂,这口气要是不出,我就不叫方四牛!”
张大宝有些退缩,“你还要跟她对着干哪?有那个必要吗?”
杨树赞同他的话,“我妈让我下午到田里栽秧,我要是再不去干活,她非得揍死我!”
“滚吧!你们不干,我自己干!”方四牛咽不下这口气,也知道这俩货,很不给力,还不如他自己单独干。
乔月拎着鱼回到院里,乔阳看见了,有些吃惊,“这么大的鱼,真是咱家网到的?”
“可能是今天水位高吧,这鱼现在也炖不上了,搁到晚上,也得臭了,奶奶,怎么办?”乔月扔下渔网,拎着鱼,跑进厨房门口站着。
乔奶奶回头,“哟,这么大的两条鲫鱼,待会腌了吧,再用烟熏一熏,也不会臭。”
“那我搁这儿了!”她把鱼挂在桌子角,“奶奶,午饭好了吗?”
“差不多了,去把桌子收拾出来,喊你爹过来端菜。”
“知道了,”乔月也是真的饿了,感觉好像几天没吃饭一样,饿的前胸贴后背。
摆好了碗筷,乔阳跑去厨房,好像长了八只手似的,一趟就把菜全都端来了。
乔安平拿出两个酒杯,“妈,您就别忙了,让他们兄妹俩干去,我给您老写杯酒?”
“倒一杯就成了,这酒喝了上头,你也少喝点,待会吃过午饭,都到床上躺会,下午才有精神干活。”乔奶奶叮嘱。
到了芒种节气,天亮的早,黑的迟,六点多,外面还是一片亮堂。
四方桌,正对着门的坐位,是留给长辈的,他们家只有乔奶奶能坐。
乔安平抿了一口酒,痛快的直吧唧嘴。
乔阳顾不得说话,捧着大碗,往里扒拉点虾米蒸酱,拌一拌,再拿一根嫩葱,扒一口饭,咬一口葱,那个香啊,恨不得把碗都吃了。
------题外话------
亲们,这一本就是这么温馨,这么的家常,如果亲们不喜欢,轻烟也没办法的呀!亲抱抱!
奶奶坐地井沿边洗菜,井水冰凉,天热的时候,用井水冰西瓜,那个冰凉劲,简直不要太爽。
乔月也蹲在她身边,学着她择菜洗菜,现在她成了乡下丫头,如果啥也不会,还怎么生活下去?
才不要被人看扁,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厨房的灶台,老式的锅灶台,不过乔月他爹手巧,即便是泥巴糊起的灶台,也一样拾掇的平平整整。
“奶奶,我能做什么?”乔月站在厨房门口,总觉得要做点什么,不然让一个老人家忙碌,感觉不太好。
“你到灶台后面烧火吧!大锅做饭,小锅炒菜,先把大锅的火烧旺,等米饭烧滚了,再把大火移到小灶去,不然米饭就要烧焦了。”乔奶奶手脚麻利,淘米下锅,架上竹锅筏。
泡了自家晒干的虾米,用盐,酱油,醋,加上新鲜的大葱,还有自己酿晒的黄豆酱,搅拌一块儿,放在竹锅筏上。
蒸青椒也得用黄豆酱,舀些猪油跟盐就够了,啥调料也不要。
乔奶奶喜欢做蒸菜,一锅熟,省了炒来炒去的麻烦。
这个年代,哪里有抽烟机,纵使窗户开的再大,一炒菜,还是满屋子的油烟,很呛人。
看着新鲜的韭菜,乔奶奶提议道:“今儿没鸡蛋,咱把韭菜腌一腌,明儿早上吃稀饭,还可以当咸菜吃。”
“奶奶,我想吃咸鸭蛋,”乔月探出头。
“咸鸭蛋?成,我这就掏几个出来,搁在锅里一起蒸了,”乔奶奶爽快的答应,家里的好东西,本来就是留给孩子们吃的。
乔月看着老人家匆忙离开的背影,心中一阵温暖,在灶火映照下,小脸红通通的,十分好看。
等到大锅里的热气上来,整个厨房都像迷雾天宫似的,雾气蒙蒙。
锅里蒸着的菜,香味也飘了出来。
午饭摆在堂屋,外面还很热,晚饭才可以摆到院子里。
乔家父子,扛着农具从外面回来。
在门口的小沟边洗了脚,趿上拖鞋。
“真香啊!奶奶,饭好了没?”乔阳饿的前胸贴后背,他力气大,饭量也大,吃饭的粗瓷大碗,他能吃三大碗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