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49、神秘的铜镜

有人认为松平元康屈服织田信长,也有人认为,这是保住三河最好的办法。

第二天,这些布匹又被运出冈崎,还多出好几车礼物,由首席家臣本多作左卫门亲自押运,浩浩荡荡开赴清州城。

于是,飘风法师立刻返回本愿寺,要把这消息通知显如,来到清州城附近已经深夜了,这时,他忽然想起城南的那只猴子,想去问问他,有没有把虎之助接回来,便决定要到他家去看看。

猴子秀吉得知飘风法师深夜来访,表现得很热情,给他煮了夜宵,讲述了他在石山本愿寺的经过,并一再叮嘱飘风,此事千万不可外传。

对秀吉的热情款待,飘风表示十分感激,便在他家借宿一晚。

次日清早,小佳吉来到秀吉的家中,高声喊道:“大人、大人,今天松平元康来给织田老爷家送聘礼,前田利家大人、柴田胜家大人和林通胜大人都已经进城了,咱可千万不能落后!”

宁宁开门出来,夸奖道:“佳吉就是聪明懂事,不过,昨晚家里来了客人,他熬得很晚,这会儿还没醒。”

小佳吉进得门来,发现秀吉还在呼呼大睡,就想去把他叫醒。

宁宁并没太当回事,讲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现在客人还没起床,就让他们多睡会吧。”

小佳吉很懂事,不再大呼小叫了,看着还在梳妆打扮的宁宁,顺手拿起梳妆台上的铜镜。

宁宁非常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便问道:“佳吉,你看到什么了?”

“这是什么镜子?什么都看不见。”

小佳吉摇着头,感觉很奇怪。

“孩子,你不知道,这是一面神镜,来,让我看看。”

说着,宁宁侧过身,朝小佳吉手里的镜子望去……

“啊!”

宁宁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当时就把小佳吉吓坏了……

“你、你怎么了?”

看着她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小佳吉感到非常恐惧……

这时,秀吉从榻榻米上爬起来,高声质问:“宁宁,你疯了?”

宁宁仍处在恐惧之中,赶快把小佳吉打发走,趴在秀吉的耳边讲道:

“那铜镜、铜镜!真是太可怕了,我从镜子里看见,一把弯刀从小佳吉的颈上飞过,脖子里溅出一股鲜血,脑袋滚落到一条河里……”

没等宁宁把话说完,秀吉赶忙捂住她的嘴。

此刻,飘风法师已经来到门外,拱手讲道:“秀吉大人、宁宁夫人早安!真是感激不尽,贫僧还有要事在身,先告辞了。”

秀吉连忙招呼道:“法师何不多住几日?宁宁,快去准备大酱汤。”

“法师不必客气,吃完早点再走不迟。”

宁宁说着,站起身就要去做饭。

“请秀吉大人不必客气,我们后会有期。”

注:石田佳吉,长大后改名叫石田三成,丰臣秀吉的得力干将、最忠实的家臣,两次朝鲜战争的组织者和军师,丰臣秀吉死后拥立其子秀赖,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五奉行”中的首席元老,因刚愎自用,他踩着别人设计好的圈套,起兵和德川家康开战,最终在关原合战中战败,导致丰臣家的灭亡,石田三成在六条河原被砍头处死,年仅四十一岁。

王冲和郭奕被软禁在琉球国驿馆,师爷隔两天就来通报一次情况。

七月十五中元节过后,师爷陪着陈申又来了,讲起安里河畔放河灯的热闹场面。

等师爷把话讲完,郭奕判断林一官已经逃跑了,气愤地讲道:“你马上回去告诉所司代大人,速速派人传讯林一官。”

师爷有些疑惑,问道:“为什么?”

郭奕厉声答道:“还为什么?林一官肯定跑了!”

师爷摇摇头,笑着讲道:“上百名官兵和差役都在附近巡逻,整条安里河被看得严严实实,就算林一官插上翅膀,也逃不过这么多人的眼睛。你们不用急,再等上数日,派往京城的使者就该回来了。”

陈申解释道:“昨晚我也在放河灯,确实没有发现林一官的踪迹。”

王冲明白,眼下还不能与琉球官府把关系搞僵,也担心连累陈申,便劝道:“陈掌柜,你就不要管我们了,经营好你的生意要紧。”

师爷点头称是:“王千户说的对,陈掌柜,你就不要瞎参合了。”

“生意我已经交给文静负责打理,这孩子天生就有经商的头脑,也很勤快,我还是得留下来帮帮忙。”

其实,陈申是为报答林道巽之恩,希望能将林一官捉拿归案,无论怎么劝,他执意不走,王冲和郭奕也很无奈。

等师爷和陈申走后,郭奕讲道:“冲儿,今晚一定要想办法出去,我们不能再等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坐实林一官的罪名,相信琉球官府绝不会轻饶;可今后,我们少不了会与他们打交道,起码表面上不能得罪他们。”

这时,郭奕深情地依偎在王冲的身旁,认真地点了点头。

“奕儿,如果林一官已经跑了,你觉得他会逃去何处?”

“我估计他还会回日本,严世蕃运来的财宝,不知被他藏在何处。倭寇全是狼子野心之人,对明朝大陆虎视眈眈,他们最需要林一官这样的走狗,这二者勾结在一起,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如果将来倭寇挑起战争,琉球国王的态度,将会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能随便得罪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倭寇才是上策。”

“冲儿,对狼子野心之人,决不能以常人视之,那些所谓大名领主要多坏有多坏,对他们这些豺狼,更不能有任何恻隐之心。”

在这段日子里,陈申继续留在首里城,协助被软禁的王冲和郭奕,此时,远在堺町的林文静,正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堺町码头上有一群装卸工,把一包包棉布运上商船,此刻,弥次郎正在船舱里忙着摆放,累得他满头大汗。

林文静站在码头上,正在和前来送行的许灵儿告别。

“姐姐,等陈掌柜回来,心里一定会乐开花,这船棉布至少能赚到五百两银子,呵呵。”

许灵儿夸赞道:“文静,你真的很能干!”

“我这一走,还想在关东一带多交几个朋友,多寻找一些商机,差不多就得一个月,再回来时,就到了八月十五。店里的生意请姐姐帮帮忙,记好帐就行,等陈掌柜回来,我们准备好好和他谈谈,这生意得算咱们一份,今后你和许大伯就不用再劳碌奔波了。”

“文静,谢谢你!不过,这生意我还真做不来,我想可能等不到八月十五,陈掌柜就能回来,店里没聘请伙计,你离开的这段日子,不行就关几天。”

发现许灵儿对做生意并无兴趣,林文静显得很无奈。

“那就听姐姐的。还有件事,看姐姐能不能帮帮忙,我听陈掌柜说,地内町那边已经预定好几个店铺,订金都交了,请显如帮我们收拾出来,陈掌柜会运来一批瓷器,这可都是大名领主所稀罕之物,我们马上就能发大财了,呵呵,姐姐,拜托你到本愿寺去一趟。”

弥次郎带着装卸工干完活,站在船头喊道:“文静,准备开船了,赶快登船。”

直到许灵儿答应了,林文静才满意,登上商船和她挥手告别。

过了几天,许灵儿受人之托来到石山本愿寺,同时继续打听那面古铜镜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