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封赏

清穿皇妃要娇养 暗香 2259 字 11个月前

抬棺木的杠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为三班轮流抬送。棺木之后跟随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

车轿绵延不断,送葬的队伍中还有大批念佛经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还有喇嘛,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几十里的送葬队伍绵延开去,沿途几百里才能从京城到达陵寝,中间还要搭设玉阶金瓦的芦殿,供停灵和送葬的队伍休息。

而葬礼过后,紧跟着就是四爷的登基大典,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正式登基后,皇上的旨意一道接一道传达下去,升广东巡抚杨宗仁为湖广总督,原任安徽布政使的年希尧接任广东巡抚。紧跟着册封乌拉那拉家为承恩公府,星辉册封为承恩公,温家封为奉恩公府,温父册封为奉恩公。李家册封泰宁伯府,李父封为泰宁伯。

紧跟着隆科多承袭一等公爵,晓谕内阁。然后收缴康熙帝写给内务大臣官员的全部朱批谕旨,不得留匿焚毁。

前朝波涌不断,后宫也是浪潮不息。

皇后娘家封承恩公原是循例而成,可是温侧妃娘家也封了公爵,这无异于是平静的水面掷入了巨石。

长春宫里气氛十分的压抑,韩嬷嬷跟齐木大气也不敢出,皇上这旨意一下,越发的令人莫不清楚圣心。

贵妃已经是有子傍身,现在不仅自己封了贵妃之位,娘家也得封国公之位,这……这岂不是跟皇后娘娘比肩?

而且六宫之事,虽说大部分已经移交皇后,但是皇上当初分到贵妃手里的权责,贵妃并没有交出之意,而皇上也并未就此事开口。

如此一来,皇后娘娘也不能直接让贵妃交出权责,这样岂不是皇后跟贵妃共掌六宫?

韩嬷嬷这几日直叹气,齐木也是神色不振,二人私下里也是相对叹息,这日子过得可真是憋屈。

以前在府里的时候至少温贵妃不染指中馈,李侧妃那边又是个好糊弄的,其实在府里他们更随意些。

但是没想到进了宫反而处处掣肘,再看看景仁宫那边,简直是人比人气死人。

钮祜禄氏的钟粹宫住进来两个人,一个是张常在,一个是汪常在,汪常在是跟钮祜禄氏常住一起的,在府里的时候就在她院子里住着,现在继续分到一起也没什么。

倒是没想到会把张常在也分到她这里来。

跟张常在一起进宫的郭常在安置在了懋嫔的景阳宫偏殿,而且住的是西配殿而不是东配殿。

熹嫔的脑海中划过一张张的脉络图,张常在跟郭常在这一两年渐行渐远,张常在跟宁嫔交好,是不是因为这样贵妃才把张常在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护着?

除了她们这里,齐妃的宫殿是没有安排人进去的,皇后去了西六宫的长春宫,整个东六宫就是贵妃居首。

皇上这是要贵妃跟皇后分庭抗礼?

不然的话,怎么会这样安排?

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又该怎么做?

熹嫔想的脑仁都疼,针扎似得,索性靠在软枕上休息。

刚闭上眼睛,明芝就掀帘子进来,“主子,汪常在跟张常在跟前的宫人前来回话,说是两位常在想要过来给您请安。”

熹嫔的嘴角抽了抽,没有进宫的这段日子,她们在府里也没闲着,皇上特意让内务府的嬷嬷进府教导她们宫里的规矩。

这宫里的规矩再也没有比她跟熟悉的,她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时日长的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路。

知道这是规矩,熹嫔摆摆手,就道:“跟她们说今儿个头一日进宫,大家都好好的歇歇,免了吧。”

皇后跟贵妃那边的请安章程还没下来,她这里怎么敢摆谱?

这事儿还要看皇后她们那边怎么行事,熹嫔觉得这事儿也有些热闹看。

在府里的时候,以前是因为李氏规矩没立起来,后来温贵妃进府后皇后先是拉拢人也没急着立规矩,后来就再也立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