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慈善堂

道门法则 八宝饭 2826 字 11个月前

如今赵然气海内的“大耗子”已经越蹿越快,越来越活跃,而且越来越热,但赵然始终不知该如何以之施法。他的问题在于不知该如何联络馆阁之地的那些熟人,比如周雨墨、裴中泽、大卓和小卓师叔,只能被动等待着。当然,真要拉下脸来,大卓和小卓师叔还是可以主动联络的,他手上有人家上回在长虫山补给他的传讯符,只是若无紧急情况而动用传讯符,他生怕在自己身上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好在大卓、小卓师叔曾经答应给他找几本炼器的道书,他还可以耐下性子继续等待。

两位卓师叔在将他忘却了几个月后,终于想起了他,从华云馆寄来了一个包裹。先不提包裹里是些什么,道门行走给赵然寄送包裹的行为本身再次让无极院上下骚动不已。

赵然回到自家屋内将包裹打开,不禁欣喜若狂。包裹里面是三本道书,第一本名唤《制器谱》,第二本为《上清诀》,第三本为《正一符法》。除了三本道书外,还有一张小卓师叔亲笔所书的信笺。

信中说,这三本道书是他当年初入华云馆时师傅指定的修行道书,虽说是入门级别的道书,但内容同样博大精深,若是持之以恒修行下去,也可取得不俗的成就。另外,小卓师叔说他已询问过自家师傅,此事已得师傅同意,让赵然放心修炼便是。至于赵然上回关于能否进入馆阁修行的试探,小卓师叔也隐晦地指出,这个比较难,像他这样“根骨不尽”者,想要寻一个师傅不容易,当然,小卓师叔也劝他别泄气,说自己会尽量再帮他多问问,争取为他找一个好师傅。

赵然叹了口气,从话里行间就可以看出来,自己进馆阁修行的念头恐怕很难实现了。不过他确实由衷地感激大卓和小卓师叔,这两位师叔对自己的帮助无论大小,至少是没有任何私心的,更不是要图自己的回报。话说这样的人,是不是更适合修炼功德力呢?

信的末尾,小卓师叔提了一句,说自己和卓腾云这几个月恐怕要远行一趟,寻找舌兰藤,让赵然这段日子行事谨慎些,出了状况他们二人很难及时赶回来。小卓师叔也特地注明了舌兰藤的形状,嘱咐赵然万一有可能见到的话,千万知会他。

赵然心中一动,连忙翻看自己那枚扳指,竟然在那堆药材中发现了几株舌兰藤。(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无弹窗ps:感谢eagle周、yangzhigang、12g21、墨雨倾盆的打赏,感谢七上八下、durn1976的月票鼓励。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道门法则》更多支持!

做小善不难,为大善不易,这不是说钱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其中究竟,不好一一细表。赵然目前的身份就是道门无极院的方堂方主,在一县之地算是很有身份了,不说他能够帮人多大的忙,但要坏人的事儿,绝对不是很难。但若说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别说放在大明天下,就算放在川省,甚至龙安府内,他依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哪怕身家巨万,却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兴致冲冲去了合山驿,灰头土脸回了无极山,整个吃了个瘪。因此,他也才有了自己设立救济站的念头。有了无极院的公文,经过县衙的批复,得了金县尉鼎力相助的承诺,他这才开工。

谷阳县城东二里外的松林紧邻官道,这条官道穿过保宁府东北的广元县,直抵陕西汉中,是大明朝控制川西北的重要通途。松林就是一片松树林子,和官道之间隔着十丈开阔地,这片开阔地属于官地,有一些小贩在这里贩卖些茶水、糕饼之类的吃食,人流是相当大的。

赵然本来想和孔县尊谈谈,将这片不到三亩的土地以底价盘下来,但孔县尊不干。后来他又出主意,说购买五十年使用权,孔县尊愣了半天。听完赵然解释“使用权”的含义后,仍旧不干,说是无此先例。最后谈下来的结果,赵然可以无偿使用,但不设年限,换句话说。官府什么时候想收回都可以。这就比较坑人了,但赵然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为了以最少的钱办成最多的事,赵然的施工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才最终确定下来。又花了十天时间备齐材料,于二月初一正是动工。赵然将自己年前聘用的上百青壮和十名瓦匠师傅全数调动过来,大干快干了半个月,于是救济站如期竣工。

长长的竹篱笆将三亩方圆的土地尽数圈了起来,作为外墙。大门冲南,正对着官道;正中是以竹为筋、外敷泥土的三间正房,这是救济站的公解廪房;东侧一排十二间大屋,每间屋子搭了大通铺,全数住满的话可以容纳一百二十人;西侧同样十二间大屋,包括杂役的住所、厨房、杂物间、诊室等等。北墙内侧修建了宽敞的库房,用于堆放救济物资,南墙内侧搭了大棚。置放简易桌椅,可容纳二百人进餐。

原来于此地谋生的小贩怎么办?虽说地方是县衙同意后赵然征用的。但要把这些人轰走可不容易,而且县里差役们本来还能收些税钱,把人赶走了不是平白得罪人么?赵然也想了个法子,在紧邻着官道的南墙外侧,搭建了十多个简易棚子,将原来在此地谋生的小贩迁了进去。小贩们不用交钱。做买卖的时候又有了挡风遮雨的棚子,算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