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秦铭突然眼睛一亮,隐隐的好像有一种抓住关键的感觉。
这不禁让他开始去回忆,从他误入鬼大巴到现在所经历的种种。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在心里面想要去竭力避免的事情,到最后全部都成真。
比如在他刚刚坐机场大巴回到市里的时候,他心里面因为担心去坐夜间的大巴,很可能再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才想着打辆出租车,去避免这种可能发生。
结果,他以为乘坐的出租车,实际上却是那辆鬼大巴。
而在他从鬼大巴上逃脱后,他想到了在高速上拦车回家,也想到了要不要高速他爸爸,让他爸爸在镇上找辆车来接他。
但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找警察来接他比较保险。
可结果来接他的,还是那辆鬼大巴。
等到他看破了幻象,目送着鬼大巴远走后,他心里面则觉得这回应该没事了。警车很快就会赶来接他,他终于能够回到镇上了。
结果等待他的,还是一场来自鬼祟的欺骗。
“以为安全的反倒是成了危险的,以为危险的,反倒是不会发生……”
秦铭觉得鬼祟所制造出的幻象,很可能是基于他心里面的“安全区”来的。
准确的形容,应该是他对于安全的认知。
因为只有他认为是安全的事情,他才会放心的去做,才会将警惕降至最低,而对于鬼祟而言,那正是能够引起他恐慌的机会。
这就像看恐怖小说,和看恐怖电影一样。
大多数人在看得时候,总是会下意识防范着可能冒出来的恐怖情节,而当这种恐怖情节,真的如自己预料到的那样出现时,以此产生出的恐怖感就会大大降低。
反过来,当情节的推动完全出乎自己的预料,心里面并没有因此设防的时候,则会产生出巨大的恐怖感。
秦铭越想便越觉得是这样,他之所以会觉得幻象恐怖,就是因为这样。
“鬼祟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风越来越大,空气中更是弥漫着雨水的味道。
秦铭在不要命的狂奔了一会儿后,直到身后的鬼大巴早已经消失不见,他才气喘吁吁的停下来。
毫无疑问,刚才来接他的那辆警车,同样也是鬼大巴利用幻象伪装出来的。
换成是其他人,或许这一次已经上当了,毕竟很难想到,同样的套路鬼祟会相继使用。
只是在秦铭这里,这种重复的套路并不管用。
因为他这个人是典型的,吃一堑长一智,允许自己犯错,但是决不允许自己在同一件事上连续犯错的人。
所以当车上的“警察“,让他上车的时候,他有特意用微脑不动声色的给之前联系他的那个警察打了过去。
于是当电话顺利接通,并随之传出那警察的声音时,鬼祟的骗局就已经被他拆穿了。
但是出于更加保险的考虑,他随后又做了第二次试探。
那就是装出身体不适,已经严重到无法走路的地步,看看车上的那个“警察”会不会下来。
结果显而易见,冒牌货就只是装作很担心,很急切的样子,在车上不停招呼着他上车,完全没有下来看看他的意思。
所以他便更加肯定,这次同样是来自鬼祟的欺骗。
尽管看起来,鬼祟的欺骗并没有成功,但事实上却等同于摧毁了他的心理防线。
毕竟鬼祟能够以这种方式的幻象出现,将自身藏在虚假之中,引诱他上当。那么还有什么是他所伪装不出的呢?
接下来它会不会伪装成他的家人?
会不会将大巴车伪装成他家的房子?
他以为自己是回到了家里,然而事实上却又回到了那辆鬼车上。
倒不是他自己喜欢吓唬自己,喜欢在脑袋里胡思乱想,而是这种可能性的的确确是不能被排除的。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秦铭现在恐慌就恐慌在这儿。
因为根本不知道,也猜不到,鬼祟接下来会怎么对付他。
可以说,再这么来上个几次,或许不用等鬼祟动手,他自己怕是就先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