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英雄并不需要自我标榜,英雄功成之后自有世人传颂,张斌也不想跟朱慈烺解释这些什么君子与英雄的理论,这些解释起来朱慈烺也不一定懂,英雄自有他来做,而朱慈烺只需做一个好皇帝就行。
他紧接着教导道:“烺儿,你要记住,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兴亡,主宰着亿万黎民百姓的命运,凡事都需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不可凭自己的心性草率从事,不可凭自己的喜好任用朝臣,更不可听信谗言残害忠良,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天下黎民的福祉。“
朱慈烺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师傅,我记住了,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治理呢?”
治国之道,这是个很大的命题,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在摸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者方法各有不同,要把这些全解释清楚,恐怕几天时间都不够,而且,张斌也不是对所有君王的治国之道都有研究,全面论述肯定的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治国之道,要怎么跟朱慈烺说呢?
他想了一阵,终于想明白了,治国之道千千万,他也说不完,那么,就按最有利于自己的来,他教导朱慈烺不就是为了朱慈烺能按他理想中的方法治理大明吗。
他想让朱慈烺怎么治理大明呢?
这个其实很简单,参照后世,提倡民主,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国富民强。
他大概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即便郑重的道:“治国之道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有各自的体悟和方法,可谓千变万化,要一一分析,那不知道要说多久,师傅只能从根源上跟你说。《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你首先要清楚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因为有了老百姓,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王,所以,治国之本就是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老百姓过得不好,国家就不得安宁,如果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那这个国家也无法维持下去。“
这个倒不需要张斌做太多的解释,因为这时候的大明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老百姓因为天灾人祸所以造反了,再加上外有建奴之祸,整个大明已然风雨飘摇。
朱慈烺重重的点头道:“嗯,师傅,我知道了,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那么,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