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娘子笑着点头:“正是呢。我外祖和外祖母一直没有孩子,眼瞧着岁数越来越大。两人急的什么似的,刚巧那年下大雪,外祖和外祖母准备去庙里进香,哪知道一出门便捡了个大胖闺女,两人瞧着喜欢,就养了起来,说也怪,自收养了我母亲没多长时间外祖母便怀了胎,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自此之后,外祖与外祖母更是疼爱母亲,虽然说是收养的,可对母亲的疼爱丝毫不比舅父差。”
“哦?”太后挑了挑眉:“这么说,你母亲并不是钟家亲生的?那你母亲即是知道,就没想过寻找亲生父母?”
顾大娘子摇头:“我听舅舅说起过,我母亲知事后便说即是亲生父母抛弃了她,那她便也不想,再者,生恩不如养恩,钟家将她养大,她就是钟家的女儿,自该为外祖外祖母养老送终的。”
“你母亲倒也是知恩图报的。”太后笑了笑:“你可还记得母亲是什么样子?”
“不记得了。”提起钟氏,顾大娘子有些怀念:“只是听舅舅说我长的像母亲,尤其是眉眼,和母亲几乎一模一样。”
“是吗?”太后直起身子。
顾大娘子点头:“是舅父说的,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又说一时话,李鸾儿和顾大娘子见太后脸上懒懒的,就知趣的起身告辞。
临走前,太后对顾大娘子笑笑:“即是来了,就带着孩子见见他们姑姑去,想来凤儿也是极想见侄子的。”
两人谢了恩,抱着孩子出去向永信宫方向走去,才走了没几步路,便见白姑姑带着人追了出来,她追过来见到顾大娘子便道:“李家太太,太后体恤你才刚满月,说是这里到永信宫路可不近,你抱着孩子怕要累着,便叫奴带了软轿过来,你坐着轿子去吧。”
顾大娘子险些吓着,脸上微变了色,不过还是强作镇定谢过太后,又谢过白姑姑,在白姑姑的搀扶下坐上软轿。
一路走着,李鸾儿越想太后的态度越觉得奇怪。
太后似乎是对嫂子的母亲很是关心,且对嫂子也越发的关注,还有,这软轿是怎么回事?
李鸾儿可不相信太后是体恤她嫂子才叫了轿子的,若是真体恤,那她们进宫时怎的没见轿子,要知道,从顺安门到寿安宫路可远的紧呢,怎的反倒要去永信宫了,才叫了轿子呢?且还是只给嫂子一人的?
越想,李鸾儿越是不明白,后又想到,难道是嫂子的舅舅立了大功,太后才如此优待?想了好一会儿又觉得不是,只得摇头叹了口气不再多想。
过不多时,轿子就进了永信宫,李凤儿已经等急了,正带着银环在院子里转圈,看到软轿进来倒是吃了一惊,仔细去瞧,赶紧过去准备行礼,哪知道帘子一掀,轿子里出来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年轻女子。
随后,李凤儿瞧到轿子后边的李鸾儿,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太后的轿子怎么……”
抬轿子的小太监一笑,给李凤儿见了礼:“贤嫔娘子,这是太后赏给你家大嫂坐的。”
李凤儿更有些不明白,不过也没有再多问,她瞧了一眼顾大娘子,心知这便是自家嫂子了,赶紧笑着过去携了顾大娘子的手:“我还没见过嫂子呢,今儿一见果然如姐姐说的那样瞧着性子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