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

书香人家 小树要长高 1866 字 10个月前

“公子,这里!快上车,我给您把袍衫拿过来了!”

儒生人多,从考院出来推推搡搡的,不好停下等人,谭家子弟约好考试结束直接在院外接他们的书童那里汇合。

山竹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穿着自己薄短袄的谭璇,兴奋的恨不得蹦起来挥手高喊。

“阿璎他们几个回来了吗?”初春的晚上有些寒,脑子高速运转一天,下了考场,谭璇觉的十分疲累,向喜笑颜开的山竹点了点头,问了其它几人的情况后,就往车厢里钻。

“只杭少爷一人回来,其它几位还没瞅见呢。”

“九叔……”谭杭面带喜色的喊了谭璇一声,望着他浅笑着。

看其表情,就知考的不错,谭璇也笑吟吟的回望他一眼,没直接在车中换上自己的衣衫,而是斜躺在踏板上,四肢舒展,长嘘一口气,第一天终于顺利过去了。

两人都没有说话的兴致,阖眼小憩等着其它人回来。

没过多久其余人陆陆续续的都赶到了马车旁,观其神情,应该考的都不差。

第二日,为避免昨日的情形,谭璇什么都没带直接挤在队伍的前排,早早的入了考院。

考题不再如第一日几乎全是帖经,而是一经两义混合题型,所谓的一经两义是指帖经、经义、墨义。经义类似现代考试中的读后感;墨义则是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两义中,墨义对于谭璇来说相对要容易些,而在答经义题时,总是仔细斟酌好后才在草纸上打稿子,以确保没有太过超前的思想。

比如最后一个经义题是,卷面上画着一个圆的形状,圆形中又画着个四方形,让儒生们写观后感。

这种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谭璇第一反应就是做人要外圆内方,如铜钱一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人处事更要有自己的做人准则。

可在下笔时倘若一旦过度着墨行事圆润,就容易被误认为有溜须拍马不重内在修炼,假如倒霉碰到较真的主考官,得分低不说,还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把前面的试题检查几遍确定无误后,谭璇便开始专攻最后一道经义,直到感觉抠不出什么毛病,才小心的誊写在试卷上。

第三日和最后一日的试卷基本都是围绕这些题型出的,只不过难度有高有低。

题型看似比较基础,可不少题目出题人把注疏中旮旯角里的东西也翻出来作为考题,没有超纲却出的很偏。

眨眼的功夫,四日时间飞快而过,县试结束离府试还有将近两月时间,可以暂时松口气。

最后一日,县衙大道上站满了乌压压的百姓,大多是来接自家考生的。

“顺子,题目难不难,卷子做完了没?这次能上榜吗?”怕给孩子带来压力,忍了几日的家属终于敢开口问一问他们考得如何。

“唉,记得夫子特意强调过那篇文章的,我怎么会忘记呢……”当然也有不少儒生满脸颓唐,自言自语说着懊悔的话。

“九哥,这次稳中吧?”出了考场,谭璇与谭璎碰在一起,两人也不再像前几场考试结束后讳莫如深,避开讨论这一话题。

“反正题目我都做完了,至于中不中,还要看阅卷考官的意思。”

海门县学问好的儒生比比皆是,尽管谭璇觉得考得不错,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可也不敢说的那么肯定,不然到时打脸就尴尬了。

“有些题目太偏了,其中不少我都是瞎写胡蒙的,这次肯定上不了榜……”谭璎情绪低落神情恍惚的望着如潮的人群,喃喃道。

“你觉得偏,旁人也是一样,好几题我也想了许久才答出来。别多想,先放松两日再准备府试吧。”谭璇温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