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刘洪,就由礼曹郎中擢升为殿中司大夫,官至正四品;礼曹员外郎苏秦,擢升为殿中司郎中,官至从四品。
一曹主官为员外郎,一科主官为主事。
随着此番六曹衙门升格,等于给衙门里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吏来了一次集体升职,可谓有荣于焉。
这就是跟着一个新兴势力的好处了,提拔的快。
跟着就是知府衙门的调整。
鉴于秦王府已经统摄全郡,无暇再点对点地管理县城,决定给予知府衙门实质管辖权,准其设立吏曹、礼曹等六曹机构,跟六司衙门一一对应。
其规模,可参照之前的六曹衙门。
于此同时,县衙六房也统一更名为六科。
如此,就在郡、府、县三级衙门,组建起层级清晰、职责稳定的“科层制”官僚机构,一改之前的模糊机制。
所谓科层制,即上下一致、部门分工。
科层制治理体系在纵向结构上存在一个上下一致的“条条”,而在横向结构中存在一个由各部门组成的“块块”,两者之间构成复杂的矩阵结构。
即所谓的条块治理。
科层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应对常规事务时有极高的效率,各部门和各级衙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
既有效率,也可互相制约。
当然,科层制也并非十全十美,也有其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由“条块分割”而引起的官僚主义。
但就目前而言,这已经是最先进的体制了。
听完忠叔汇报,乾元满意点头,可见忠叔是真花了心思的,道:“吏部司的方案我大致同意,只提一点要求。”
“殿下请讲。”
忠叔松了口气,总算不负重托。
乾元道:“堂庭府的核心是招摇城,招摇城又是中枢要害之地,是否可以考虑撤销堂庭府编制,将堂庭府知府改为招摇城城守?”
乾元这么做,是要在制度上确立招摇城的核心地位。
“可以。”
提升招摇城的地位,其实就是在变相抬高秦王府的地位,让其脱离普通郡的范畴,隐隐将招摇郡类比为一个独立小王国。
忠叔又怎会不答应?!
“关于招摇城城守以及杻阳府知府人选,还请殿下示下。”忠叔趁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