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李世民再一拜:“必不敢违老师之命!”
“善!”张恒让高老七扶起李世民,道:“世民吾徒,即入我门下,自当侍奉为师左右,这样罢,赶紧收拾一下东西,与我回转南陵!”,李世民听了,却面有难色,但师长之命,却是不可违抗的。
张恒知道他的难事,道:“我知你是孝子,便连令祖母一同与我走罢……”,“可是”李世民垂头道:“弟子家贫,无余钱拜师,更无半钱租房……”
“呵呵,痴儿!”张恒装逼的道:“君子安为五斗米所困”不为也,为师上不缺你那点钱,就先欠着吧,等你将来读书有了成就再还不迟!”
张恒当然不会跟一个暴发户一样”大手一挥说着包揽他跟他的祖母的生活、学习开支了。
虽然,不过是多两张嘴而已。
但是,此时,特别是关中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
一是一,二是二。
许多百姓宁愿去借高利贷,也不愿开口向本族富人求接济。
李世民到底是个少年人,在言辞上如何是张恒的对手?
被张恒七绕八绕”绕晕了脑袋后,就不再坚持了。
事实上,现在,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在跟他聊子一会之后,张恒才知道”原来,他一岁多点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没半年,母亲就改嫁给了他人,他是叔叔李成抚养长大的。
在这样的家境之下”他若再坚持,那就不是聪明人了,反是个榆木脑袋。
李世民将张恒恭敬的请进家里”憨笑一声,道:“老师”弟子家贫,吃不起茶,只能用清水侍奉了!”,说着就给张恒跟高老七都倒上一杯水。
张恒不以为意,他此行的目的,本就不是来吃茶的。
就连收他为弟子,也不过是临时起意。
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为下一步让刘彻听话准备。
“世民,来了客人吗?”土屋里的一个小房间中,传来一个老迈的妇人在床榻上的呼唤。
“祖母大人……”,李世民看了看张恒,躬身行礼,道:“老师,请容学生去跟祖母大人禀报一二!”,张恒笑着点点头。
李世民就躬身走向自己祖母的卧室,很快,里面就传来了祖别俩低低的说话声。
没多久,里面就传来了那个老妇人的声音:“张先生,老妇祈求一见!”声音中气十足,跟之前的样子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张恒已经知道,李氏当初是一等一的大富商,这么说来的话,这个老妇人,还可能是什么望族出身的女子也不一定。
于是就起身应道:“长者有名,小子安敢不从!”,就让高老七在门外等着,自己走进了老人的卧室。
一进屋里,张恒就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躺在一张残破的床榻之上,眼窝深陷,皮肤干瘪,但精神抖擞。
“张公子,我听说,你想收我家世民为弟子?”老人一见面就问。
“然!”,张恒点点头:“世民勤奋好学,吾甚爱之!”,“不瞒夫人,小子也是自幼没了双亲,是兄长抚养长大的,见世民之今日,如见昨日小子……”,“哦…………”老人这才释怀的点点头,这样的解释,才过得去,否则的话……以老妇人的见识,这个世界上,无视献殷勤,非奸即盗。
虽然她家已经没有任何可以被人窥视的东西。
但正因为如此,她才心中不安,直到现在,她才放心,连忙对李世民道:“,世民,快,跪下来给老师磕头!”
“济世安民,好名字!”,张恒亦不得不赞了一句。
看得出来,替这个少年取名的人,当初是抱着极大的希望的,否则,断然不会给他取这样的名字。
“大人赐,小子愧之!”,李世民微微弯腰,谦卑的说着,随即他看着张恒,道:“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小子谨而尊之!”
“士不可以不弘教……”,张恒笑了一声,问道:“少年,你想当那一种士?”
张恒这就是在考校他的学问了。
当年,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
孔子给出了三个〖答〗案。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上士。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这是中士。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下士。
引申开来就是上士治国,中士治乡,下士治己。
张恒就是想看看,这个少年的书究竟读的怎么样……
当然,好在,他读的是儒家的书籍,若是法家或者黄老家,张恒就没办法考校了。
“愿一遂志向!”李世民躬身作答,却没有任何遮掩的道:“若不能,则退而求次!”,他的回答,张恒并不意外。
事实上,辛辛苦苦读书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只是,这个问题对于他这样年纪的人来说,显然难度有些高,张恒没想到他的反应竟如此灵敏。
心中顿时生起了爱才之心。
当初,孔子听到南容三番五次的诵读《白圭》于是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张恒踌躇了一阵,心中百转千回。
终是下定了决心,问道:“少年,你可有老师?”
“学生家境贫寒,无裹身之衣,安敢忘名师教诲,只是叔父大人不以学生粗鄙”多番教诲,使学生不至于目不识丁!”李世民躬身回答着。
“善!”张恒大喜:“吾乃南陵张子迟,见汝勤奋,心甚爱之,汝可愿拜吾为师?”,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要收弟子了。
反正,张恒现在教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不缺这点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必须得有支持者。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支持者比弟子更可靠的吗?
有子师徒若分,张恒接下来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
张恒起意收这少年为弟子,一半是真爱其勤奋的读书态度,另外一半则是要拿他当质子了。
在这个时代,师徒名分一旦定下来,就没有更改的余地,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有了名分,张恒也就基本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