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节 杜延年

可惜”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做土皇帝,更喜欢留在长安享福。

因此,对于杜延年来南陵做官,张恒还是有些惊讶的。

“见过杜县丞!”张恒满脸微笑的颌首。

“久闻南陵子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杜延年也颇为矜持的道。

“这一位乃是本县新任主簿审明审主簿!”杜延年指着另外一个年级看上去跟杜延年差不多,但是皮肤更为白皙的男子介绍着。

“见过审主簿!”张恒同样颌首。

“张公子客气…………”这位叫审明的主簿却很高傲的样子,他看着张恒,鼻孔都是朝天的虽然碍于王城的颜面”勉强起身拱手,但是”态度却有些不情不愿。

张恒一看就笑了。

他不想跟张恒说话,张恒还不愿意跟他废话呢!

事实上,审明不止是看张恒不顺眼,就是他身上这身官服他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本来,他审某人在长安城huā天酒地,逍遥快活,却冷不丁被父亲一脚给踢来了南陵”还不许他轻易回家。

这让审明如何受得了?

在他想来这无非就是自己的兄长在排挤自己”想要把他挤出继承权争斗的圈子。

“大兄,我岂会让你如愿?”审明心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也没什么功夫去听张恒他们之间的谈话了。

在一旁,张恒等人也基本上无视了审明,相互之间谈着些事情。

张恒向来就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取得他人好感的人同时,他自己懂得怎么样去跟人沟通。

因此,盏茶功夫之后张恒就找到了他跟杜延年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一算术。

张恒在跟杜延年的交谈中”了解到杜延年喜欢算术之后就有意无意的卖弄了一下后世的数学知识。

像什么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什么的。

杜延年一听之下,顿时惊奇了起来。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这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了,一些古书中都有讲。

但是,像张恒这样将它的具体解法归纳为公式,还用些简单的符号进行计算的办法,却是让他眼前一亮。

两人聊着聊着”杜延年竟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情。

没多久,就主动一口一个贤弟称呼了起来。

说完算术,杜延年也难免跟张恒说了一些他知道的新鲜事情。

“最近,廷尉大牢里关进去了一个方士,这个方士是因为盗窃罪被抓进去的,不过他是一个孝子啊!”杜延年挑了一件事情对张恒道。

张恒一听,来了兴趣,连忙道:“请兄长跟我详细说说……”

杜延年也不以为意,以为张恒是个喜欢听这种故事的人,于是道:“此人有个老母,常年卧病在床,为了给老母治病,他就铤而走险,趁着给阳陵县的富商表演的时候,就偷偷的拿了些钱财,结果被人发觉,抓了起来,阳陵县判了他三年苦役,他不服,告到了家父面前,家父念他一片孝心,就改判半年监禁!”

像这种作秀的机会,每一个九卿都会懂得把握。

对此张恒并不意外。

让张恒感兴趣的是,对方的身份,孝子加方士。

“过两日,我去找丙吉好好打听一下,摸准了再行动!”张恒在心中盘算着。

又过了两日,王城派人来请张恒去县城。

张恒欣然前往。

王城出任县令之后,从上面空降了一个县丞过来。

此人,就是张恒早就听说过要来南陵任职的当朝廷尉杜周之子,杜延年。

原本,张恒听到的风声是,杜延年来南陵是要来接替王城的县尉一职的,但是,事到临头才知道”人家出任了县丞。

县丞跟县尉,其实差不多。

但是,县丞是文官,县尉偏属武将。

而且,从排序上来讲,县丞高于县尉,当然,最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来说,县丞什么都能管,甚至可以跟县令分庭抗礼。。

在这之前,南陵是没有县丞的。

依照规矩,一个县要拥有一个县丞,人口户数必须过万,这是硬标准。

只有那些战略重地,可以忽略这一点,其他的地方,户数不过万,就不会设置县丞。

而南陵县,只是京兆伊辖下的一个中等县,作为长安的卫星县,它在册的户数”至今只有不到七千户。

可以想见”为了让儿子的仕途更坦荡,廷尉杜周在这其中出了多少力气了。

既然杜延年最终做了县丞,那么,县尉一职就按照排序,由原来的主簿,南陵本地人张旭出任,而主簿的位子却被一个显贵家族的庶子得到了。

此人只隐约听说过他姓审,是辟阳侯之后。

辟阳侯家族,自吕氏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衰败许久。

当初太宗皇帝之时,淮南厉王刘长拿着一个大铁椎,光天化日之下,将第一代辟阳侯给砸倒在地,然后割断喉咙而死。

刘长干完这件事情,大摇大摆的进宫跟太宗皇帝讲自己为什么要杀辟阳侯。

依照汉律”杀人者死。

即便是诸侯王,也鲜有能逃脱这一条律法制裁的。

但是,太宗皇帝却全盘接收了刘长的辩护,认为他杀的有道理。

此时,因此变成了一桩公案,辟阳侯家族更成了长安人口中的笑柄。

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辟阳侯家族将此视为奇耻大辱,一心想要寻机报复,机会”终于被审食其的子孙等到了。

上一代辟阳侯审卿在世时,辟阳侯家世重振。

审卿跟当时的汉室丞相公孙弘关系好到几乎穿一条裤子。

元朔六年,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情暴露。

第二年,元狩元年,衡山王刘赐谋反的事情暴露。

当今天子将这两个案子交给丞相公孙弘处理,公孙弘做了个顺手人情,把事情交给审卿去办。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这个事情,在大复仇思想弥漫的汉朝,即使审卿要罗织罪名,外人也不能说他什么”更何况”审卿根本犯不着罗织罪名。

铁证如山!

刘安,刘赐兄弟全族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被杀个一干二净,彻底灭族。

此事,虽然审卿做个光明正大,一切都依照律法行事”但其手段之狠辣”还是让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