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节 江充之死(3)

但江充不同,犯下这许多的重罪,他是必死无疑,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欺凌和羞辱,而不必担心被秋后算账。

但是,对于这些狱卒的羞辱和欺凌,江充并不放在心上。

于他这种人来说,在这个必死之时,其实很多事情都想开了。

“但是,我江某人就算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江充眼中闪现着寒光。

事到如今,再想扳倒太子,那简直就是在做梦了。

但是……

丞相却不一定了!

“吾要笔墨竹简!”,想到此处,江充立刻起身大喊起来:“吾要给陛下写信!”,身为九卿即使是身负如此多重罪,但是,给天子写信自白或者喊冤的权力,江充还是有的。

几个狱卒微微一愣,他们也知道”似江充这等重犯,羞辱可以甚至殴打也行。

但是,这基本的权力还是要满足他的。

否则,传扬出去,他们这些人却是一个也别想讨得好。

要知道,今日江充虽是死罪全族被诛只在旦夕之间。

但是……,说到底,他也是官啊,还是当过九卿的。

所谓安官相护”同仇敌忾。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句话,狱卒们是清楚的。

谁能保证自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假如有个什么万一,结果连上书自辩的权力都没有了。

天下的官员,肯定会为此雷霆大怒。

一个狱卒耸耸肩膀懒洋洋的说了一句:“稍等!”

然后就慢悠悠的跑去找竹简和笔墨了。

过了大约半刻钟后,这个狱卒找来一几张干净的空白竹简和笔墨交给在牢狱中的江充,道:“你快点写!”,“多谢!”,江充对他的态度不以为意,反而报以一个微笑,让这个狱卒稍稍有些惊讶。

这辈子,此人见过了许多人在死前的种种形态。

譬如说,当年公孙敖也是因巫盅被下狱”也是被关在这里,但是公孙敖的表现跟江充完全就是两个样子。

公孙敖一被关进来,整个人就疯掉了,时常胡言乱语,直到行刑前才开始整理自己的头发和衣冠以及胡须。

像江充这样冷静,沉着的死囚,此人还真没见过几个。

因此,心中有些佩服,连态度也恭敬了一些:“君此时再写,又有何用?”连问话都带上了敬语。

“足下当知,吾已是必死!”江充洒然一笑,道:“然,大丈夫生逢其事,总该要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情!”,说完这句话,江充就开始在竹简上奋笔疾书。

“充本布衣,幸陛下不弃,不以充卑鄙”授充以大任,充本该效死报君上知遇之恩,奈何一念之差,竟至今日,充无所怨也,此天意,充自当受万刀分身之刑,尸骨扬灰!”,写到这里,江充顿了顿,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然后他接着写道:“充之罪,故无可赦,然,丞相子敬声并阳石主,私埋巫盅于甘泉直道两侧,诅上不轨,此中情形,陛下察之!”

写这些,江充扔下手中的毛笔,哈哈大笑。

能有一个丞相陪葬,这辈子,他也算值了!

仅仅数日之间,长安城,风云突变。

先是按道侯韩说,忽然被廷尉抓捕。

本来,许多人还以为可能是按道侯不开眼得罪了哪位巨头,因此被人报复。

执金吾江充为此还在朝会上当庭质问廷尉杜周,问他为何无故羁押列侯,甚至连他这个主管京师治安的九卿都不招呼一声。

但是,在朝会上,本来一般不会在臣子们还没争辩出结果或者闹到不可开交之前吭声的天子,却重重的哼了一声。

天子这一哼,执金吾立刻就跪拜在地,口称死罪。

“汝且好自为之!”据说天子当时就只对江充说了这么一句话。

但就是这一句话,让长安风云突变。

无数双血红的眼睛顿时环伺而上。

仅仅是一日之间,弹劾执金吾江充不守法纪,祸乱纲常,霸占民田,纵奴为恶的奏折就将尚书台淹没了。

这年头,雪中送炭的事情”没几个人会干,但落井下石…………却是许多人喜闻乐见,并且勇于尝试的事情。

特别是在政治上。

当初,张汤权倾朝野,一句腹诽,就让同为九卿的大农令身首异处。

主持国政”连丞相都要在其面前俯首。

但一朝失去了天子的信任”顿时四面楚歌,就连许多老部下也纷纷背叛。错非张汤果断狠辣,决然自杀,用自己的生命洗清自己的罪名”今日的张安世恐怕……

又如李陵”十六岁即被天子以异才辟为侍中建章监,十八岁就深入匈奴腹地侦察,二十一岁当上了骑都尉。

但是,一朝兵败被俘,结果满朝文武故旧几乎没有为其辩护的……

江充的威望没有张汤高,名声没有李陵好,平时得罪的人也不少。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没仇没怨,就凑个热闹。

不仅仅是朝中弹劾的奏折多。

就连长安附近几个县中的乡老都上书,直言江充就是一个小人。

树倒猢狲散。

偌大的江家,在瞬间轰然崩塌,原本还对江充忠心耿耿的亲信手下,也纷纷跟其分清界限。

江充虽然仍是执金吾,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其已是在劫难逃。

张恒听说这些事情也是笑了一声。

“做人做事,还是要讲些良心的”张恒听着村民们议论着的乡老上书弹劾江充的事情,心中暗想:,“不管怎么说,吃相不能太难看,否则,江充就是榜样!”,在张恒看来,江充之所以在一夜之间变成如今的境地。

关键就在于他吃相太难看了。

或许在天子眼中,他以前的所作所为是忠心耿耿的表现。

但是,在民间的平民眼中,江充这个名字和他的为人早就烂大街了。错非江充在民间的名声实在太烂,否则”乡老们是轻易不会动用自己的上书权。

而民间的乡老都上书朝廷”直言某某有问题了。

那么这个人即算是无罪,也铁定有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