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毛远记忆非常好”在信中他甚至提起了两件张恒自己都忘记了的事情。
这让张恒微微有些脸红。
不过,在信尾毛远就笔锋一转,婉转的提出了,希望张恒给他的两个儿子谋个进身之路的请求。
河间毛氏”虽然在儒门名声很大。
但是”受已故河间献王刘德的影响,基本上毛氏子弟很难出仕做官,只能在君子学馆中当教书先生。
现在,君子学馆的众多弟子中,好不容易出现了张恒这么一个可能跟上层有密切关系的弟子。
毛远当然会好生利用了。
而面对毛远这个老师的请求,张恒不可能不帮忙。
“多谢子迟兄!”,这两人一听张恒这么说”立刻大喜。
在来长安的路上,他们已经听到了许多关于张恒的传言。
无论是一年之内拜为右庶长还是如今已为孝廉”都让他们两人啧啧称奇。
“两位兄长请起!”张恒连忙扶起两人”稍稍想了想,就找来一张丝帛,拿起笔,在上面写了起来。
等写完,张恒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张恒将那张丝帛交给两人”道:“二位兄长请持此书,至长安尚冠里,拜访奉承都尉霍公,小弟与霍公乃莫逆之交,相信定可向天子举荐二位兄长!”,这两人一听说张恒竟然与霍光有旧,顿时大喜。
连忙揖首拜道:“多谢子迟兄!”
来之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困扰毛氏数十年之久的不能出仕麻烦,在张恒这里轻易的就被解决了。
张恒连忙再次扶起两人,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二位兄长不必如此……”,同时张恒心中也有些感慨。
其实”无论是毛苌还是毛远,单以学问和为人来说,都是一等一的。
但是,一步错,步步错。
任何跟诸侯王搭上关系的人,都不可能得到出仕的机会!
幸亏如今,河间献王已故,而毛苌也故去多时了。
所以,毛敬毛肃的出仕障碍已经被扫清”在理论上,他们是可以出仕的。
但是,一般的地方官有那个胆子举荐曾给诸侯王服务过的名门之后吗?
所以,一直拖到今天。
想着毛苌家族的经历,张恒揉了揉太阳穴。
他想起了刘彻曾经让他去教授他的小儿子刘弗陵的事情。
有种历史要重演的感觉。
虽然张恒自己是不想当官。
但是,总不能因自己的一己之私,断送了自己子孙后代的前途吧?
头疼啊!张恒摇摇头。
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了。
就像过山车一般,长安的粮价在经过一阵疯狂上涨之后,猛然间崩溃”一路下跌。
疯狂下跌的粮价,让许多人措手不及。
在最开始,一般米行的粮价还在七十钱”只有少数几家实在被吓坏了的,急于出货的小商人才把粮价标在七十钱以下。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即使是粮价标在六十钱。
可前来买粮的人,却依然屈指可数。
大多数消费的主力都在观望。
当天子诏书一下,以五十钱开始大量收粮时,更是助长了人们的观望心理。
长安城的粮商开始真正恐慌起来。
对于商人来说,什么事情最可怕,当然是资金周转不灵!
特别是那些在之前借了高利贷的人,更是手足无措。
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他们束手无策。
但高利贷的利息,却是周期算的,十天一个周期,倘若还不上”那便是利滚利,驴打滚。
小人物的悲哀”大人物自然看不到。
然”天子名诏”建立起一个叫,常平仓,的机构,用来平抑粮价。
让很多列侯显贵都恐慌了起来。
大家都很清楚”若让这个叫常平仓的机构真的运转起来”那么,现在是粮价,那么以后会不会连布帛、油、牲畜甚至是种子朝廷也会一律照此办理?
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以当今天子的性格,一旦尝到甜头,就会欲罢不能。
便如当初,天子最开始只对盐铁实行官卖专营。
可是,当天子尝到了甜头以后,连酒都没逃过!
就更别说”伴随盐铁专营诞生的平准均输制度了!
于是,数日之内,无数的人开始上书,直言,常平仓是万万不可开的身为天子,作为朝廷,怎么可以,与民争利,?
黄老派的人更是跟死了爹娘一样,哭哭啼啼的,直说什么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与民争利?”,刘彻嗤笑了一声:,“这个,民,到底是黎庶还是权贵?”
但对于朝野之间的非议声”刘彻也没有办法,他不可能用暴力来对付那些议论的人。
因言治罪”那就是暴君了。
所以,这些话,他也就将之当成耳边风。
但是友子刘据却快被烦死了。
无数的人,都在通过种种手段,或明或暗的跟他暗示,常平仓是害民之策”应该速速废除,一些人干脆就连盐铁官营制度和平准均输制度也一块攻击了。
“殿下恕臣直言,常平仓周公之时所未闻,管仲之时所未有,此二圣在,尚不为之何也?与民争利尔!”,又一个白发苍苍”刘据平时非常尊重的长者在他面前进言:,“请殿下详查之!”
“姜翁,吾会考虑的”刘据叹了口气,恭恭敬敬的将这位长者请到座位上。
在这些人的狂轰滥炸下,刘据这一次出奇的没有动摇,反而有时候会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在他眼里明明是善政的常平仓会遭受如此大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