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赵柔娘迷迷糊糊的揉着眼睛,走出房间,张恒走过去,也给她头上插了一支茱萸。
“九月九,戴茱萸,一生平安”张恒笑着摸摸她的头。
嫂嫂却是在忙着给灶台上香。
读过书的张恒知道,重阳祭拜灶神,可能是远古时代,古代中国人的拜火情节在作祟。
因为恰好是九月,【大火】(大概是现在的心宿2)隐退,这在书上被称为九月内火。大火星在夜空上的消失,导致了将其奉为火神化身的古人恐慌,同时随着火神的休眠,一年的冬天也就开始了。
所以,要祭祀火神,祈祷它早日重新出现在星空,庇佑万民。这就渐渐的演变成了至今的祭拜灶神。
看着嫂嫂虔诚的给灶神上香,还跪下来祷告,张恒笑了笑。
见到张恒跟赵柔娘在一边傻站着,不去给灶神跪拜,嫂嫂不禁嗔怒了一声道:“叔叔跟柔娘快过来给灶神叩拜”
张恒跟赵柔娘就只好老老实实的过去,规规矩矩的跪下,给灶神拜了拜,说了些好话。
虽然说,孔子当初对樊须言:敬鬼神而远之。
但是,儒家也根本不限制门徒的信仰,正是这种儒家宽松的态度,造就了中国人性格中对于宗教灵则信,不灵不信。
张恒还记得,后世的时候,他看过一张图片,图片上,一位大师请一位道长算命,顿时就忍不住笑了一声。
“叔叔……”嫂嫂嗔怪的道:“祭神之时不可分心”
“诺”张恒点点头,再跟着嫂嫂给灶神叩拜之后,就起身来。
在家里吃了一碗蓬饵,喝了一杯菊花酒之后,张恒就带上赵柔娘,嫂嫂,喊来田二、张大山两家,加上高老七,浩浩荡荡的出门,去四处观赏景色,顺便游玩,野餐。
此时,虽然没有登高的习俗,却已有了重阳日出游的传统。
出了门,张恒就见到,整个张家里的野外,早已经到处有了游历的人群。
今天,几乎全天下都会如此,便是天子也会带着家人,去上林苑游玩,打猎。
在外面转了几圈,到处看看风景,松弛一下神经,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便吃个野餐,倒也是蛮有意思的。
这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a
第一百四十五节重阳(2)
麦种发放完毕。
张恒就让佃户们尽快播种,以抢占有利时机,让小麦能赶在寒冷的冬天来临前,播种下去。
同时,张恒还请来了秋收粟米的产量冠军,去帮忙指导佃农们如何的开圳做陇。
用了三天左右的时间,七顷冬小麦就全部播种完毕。这一天,刚好是八月的最后一天。
延和元年的九月到了。
霍青君也到了返回长安城的时候了,九月的第一天中午,霍光派来接霍青君的马车,就来到了张恒家里。
霍光派来接霍青君的人,年纪并不很大,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操着一口关东口音,张恒都有时候都听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
勉勉强强,张恒只能听清楚他说的大体意思,无非就是家中夫人甚是想念,主上也非常挂记云云。
但霍青君却怎么也不想离开张家里。
她在张家里的这些日子,是她这一生最快活的日子。
每天都有人陪着她玩,陪着她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最后,张恒好说歹说,许诺明年春天再接她来张家里,才勉强,将这个小丫头送上马车。
霍青君要走了,跟赵柔娘,自然是难舍难分,两个小丫头,在马车上抱头痛哭了起来。
“别哭了,别哭了”张恒连忙安慰着说:“以后,青君跟柔娘还会经常见面的哦,青君要是想柔娘了的话,那么冬天的时候,我再送柔娘去青君家里做客,怎么样?”
“真的”霍青君这才破涕为笑,伸出一只小手指:“拉勾哦,小叔父可不能骗我”
“恩”张恒笑着跟她拉了一下勾。
目送着霍青君的马车消失在地平线上,张恒摸摸赵柔娘头上的秀发,道:“柔娘别伤心了拉,过一个月,小叔叔就送柔娘去长安城里与青君妹妹住”
“小叔叔,你是个大坏蛋”赵柔娘忽然扑进张恒怀中哭泣了起来,带着些温热的泪水,瞬间打湿了张恒胸膛处的衣襟。
“是……小叔叔是个大坏蛋……”张恒抱着赵柔娘,哄了起来。
张恒知道,这个小小的女孩,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是在强颜欢笑。
有几个女子,能接受得了心上人要娶别家女子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