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节 刘据的惊讶

“王兄难道不觉得一年只做一季粟米未免有些浪费了?”张恒道:“若我之猜测没错的话,地里只要施了这肥,绝不会影响来年耕作,更何况,我还有石磨,可将麦子磨成麦粉,做成各种美食”

张恒就带着刘据来到自己家的厨房里,揭开锅盖,对刘据道:“王兄请看,这便是麦子磨成麦粉后制成的食物”

刘据仔细一看,却见蒸笼里面,排列着十几个白白净净的物体,香气扑鼻而来,刘据竟然感到自己也有些食欲了,便道:“在下能尝尝吗?”

上次在张恒这里学会了怎么制作豆浆和豆腐脑之后,现在刘据每日都是必吃。

连天子刘彻都颇为喜欢每日早上喝杯豆浆再去上朝。

“王兄随意”张恒呵呵的笑着道,这些东西,正是张恒梦了好久才梦的得肉包子。

这还是张恒自己的运气,前两天,高老七去买牲畜,顺便在集市里带了两石用来做牲畜饲料的小麦,便带了回来。

恰好被张恒看到,这才有了这些肉包子……

自然,张恒知道,要想让某种粮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走上层路线,只要贵族们都吃白面馒头包子,那么其余人自然也会跟风景从,这样,小麦才能堂而皇之的成为主食。

刘据小心的拿起一个肉包子,轻轻咬了一口,顿时满嘴油腻,只觉得唇齿留香。

“好吃”刘据吃了一口,大赞道:“先生,那粗糙的麦子,居然能做出这般美食,在下委实想不到”

说着,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完这个包子,刘据道:“先生能否将此物的作法,教与在下知道?”

“这是当然”张恒笑着说。

当下就把秋菊叫来,让她将包子的具体作法讲给刘据听。

刘据听了一阵,觉得自己是办法理解的,便道:“这样吧,先生,明日在下带两个厨师来先生府上学者做这个……包子……”

“可以”张恒自然不无不许。

刘据大喜,揖礼道:“多谢先生”

现在刘据只觉得,张恒就是自己的福星了。

每次来见张恒都能或多或少,有所裨益。

这次来,本是散心,却不想,见到了这包子。

刘据非常清楚,虽然天下的作物大抵都是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粟米。

可那麦子每年的产量也不少。

只是可惜,因为做出来的麦饭实在太难以下咽,所以大抵都是被当成牲畜的饲料。

若是,这包子能推广开来,每年相当于为天下平白增加了数百万石粮食。

农为国本,粮为农本。

只有粮食充裕,社稷才会稳如泰山a

第一百三十五节刘据的惊讶

刘据坐在井边,看着正忙着洗漱的张恒,不禁莞尔一笑。

头顶上的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都快中午了。

可张恒却才刚刚爬起来……

“若非我来了,可能他还会继续睡下去……”想着这些,刘据就笑了起来。

老实说,张恒的这种日子,刘据还真是颇为羡慕。

自打有记忆开始,刘据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被人叫醒,先是读书,然后是习字,再然后是练习弓马,等成年之后,搬进了太子,有了博望苑,那更不得了,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要他去处理,大量的官员要他去接待。

每一件,每一桩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只有身处在那个位置,刘据才深深的体会到了,做太子的不易。

“先生的日子,可还真是悠闲”刘据打趣着说。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筋痛”张恒擦了把脸,大大咧咧的说着:“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可惜啊……”张恒摇了摇头:“要忙的事情太多……”

见着张恒一本正经的样子,刘据更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这是真的啊”张恒严肃的道。

他说的,倒也是事实,今天睡到这么晚才起来,还不是因为昨天晚上在空间里忙着收割小麦,脱粒?

可惜,刘据却是不太相信。

洗漱完毕,张恒喝了一杯豆浆,问道:“王兄好些日子不见,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一听到张恒的提问,刘据就有些苦闷了。

最近的这些日子以来,刘据是很忙很忙的。

天子千秋将近,各地诸侯王,臣服汉室的夷狄酋长,国王,还有乌孙、乌恒等国派来贺寿的使者,都已经在赶来长安的路途之上。

特别是,刘据前两天得到消息,说是有安息使者从玉门关进入汉地。

这可是一件让天子刘彻都非常慎重的对待的事情。

安息这个遥远的国家,刘据还是知道的,当初张骞凿空西域,就曾遣使去过安息。

根据回来汇报的使者的描述,刘据知道,那是一个远在汉朝西方一万里的遥远国度。

这个国家,有着肥沃的土地,不亚于中原的繁华城市,以及数十万军队,确实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虽然,张骞对安息军队的评价不怎么样,甚至说过只需一万汉骑就可横扫其国。

但是,这个国家的富裕,也是张骞自己都承认的——他们用黄金白银做成一种类似五铢钱的货币进行流通。虽然不是很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把自己的君主和王后的头像刻在货币的两面。

但是,有一点,刘据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个国家有很多黄金白银,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愿意用那些黄金白银换取汉室特产的丝绸,并且愿意与汉室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

想着这些事情,刘据就道:“天子千秋寿诞将近,身为臣子,在下自然需要忙一些事情了……不过却也有些有趣的事情说与先生知道,大概就在下个月,安息使者就将来长安朝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