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石微微一愣。
这好像也有道理。
从这个东瀛学生刚刚战斗的情况来看,他是一个三脉的修士,功法强度一般般,无非是战斗经验充分了些而已,可就算是两个多月前的金木石、柳烟儿、张天翼,也可以十分轻松的战胜他,更何况两个多月过去以后,现在金木石已经是四脉了。
这种对手打起来又有什么意义?
金木石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从来不喜欢也不屑欺负弱小,所以经项云这么一提醒,立刻就变得冷静下来,并且低声问:“这些东瀛人隐藏气息的本事跟燕人有得一比,你觉得他们哪个看起来比较强?”
项云指出两男一女,“这二十几个东瀛人都是三脉,唯有这三个家伙已经达到四脉,且他们各自功法天赋都很不简单,相当强劲的家伙呢。”
金木石眼睛一亮,立刻顺目光找去。
他发现两男一女打扮各有不同。
其中一个身材较为瘦小的男性,从头到脚都被黑布给遮住,头戴着头巾,脸戴着面罩,只露出一双阴冷的眼睛,腰间挂满各种飞镖暗器,背后交叉两把短刃太刀,隐藏气息的能力非常之高,甚至让人直接将其忽略,如果不是项云提醒,金木石根本不会注意到他,更不会知道到对方居然是强者。
一个东瀛忍者么?
忍道算是东瀛人特有的传承吧!
东瀛忍者脱胎华夏的杂家,与盗门修士非常相近,精通各种奇术秘技,但与华夏杂家盗门修士的大杂烩相比,忍者更注重高效利落的杀敌技巧,具有不俗的正面战斗力。
另外一个男性身材相对健壮,他穿着东瀛人的黑色军铠,脸上还戴着一块半脸黑铁面具,左侧腰间悬挂着一把长长的大太刀,手始终握在刀柄处不曾松开过,给人一种随时会拔刀杀人的压迫感。
这肯定是一个东瀛武士了。
与忍道修士相似,武士道修士也是东瀛特有传承。
东瀛武士略微吸收华夏武道的精髓,摒弃繁杂奥义的武学,尽可能的化繁为简,只追求极简极效的杀招,一般功法都必须以刀剑施展,正面战斗力丝毫不逊华夏武者,算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一种修行流派。
至于最后一个则是一位女性。
金木石唯一看不透的就是这位女性,她同样是戴着面具的,赫然是一张银白红唇的面具,给人阴森而又邪恶的感觉,她身上穿着一件非常累赘的宽袖长袍,衣服在地上拖出老长,表面遍布奇怪而神秘的符号。
也不知道穿这样的衣服,还怎么施展武技战斗。
一个东瀛忍者、一个东瀛武士,还有一个不明底细的女人。
那么该以谁作为第一个打倒的目标呢?金木石开始认真的考虑了起来。
当众人赶到军舰比武场,这里已聚集了不少人。
这艘军舰的比武场一般用于平日里士兵的操练,空间颇大也颇为结实,这些学生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
项云目光扫过去,即使不开天书,从装扮方面也能分辨一部分人的身份,其中穿着打扮与西楚都没有什么区别的,估计都是来自其他八大核心国的学生,毕竟这些华夏核心国在文明圈的中部,所以基本上已经被完全同化了。
其余几批人就都能各自找出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比如说,有一群身穿红色僧衣,或佩戴骨饰身穿诸羌服饰,皮肤又略微泛红的少年,这一批肯定是来自“僧侣之国”高原藏国的年轻人。
又比如说喜欢穿纱衣、随身佩戴着铃铛,使用各式诡奇兵器,眉宇间有中亚人特点的,正是来自“万邦之国”西域国的年轻人。
项云甚至还看见少数几个金发碧眼,身穿厚重的骑士铠甲,佩戴西欧特色风格的全金属大剑,一看就穿着打扮与华夏人完全不同的家伙,这些应该是从西方过来到华夏取经的留学生。
现场的人很多,形形都有,简直就是大杂烩。
其中一批,或武士铠,或忍者服,佩戴长刀,气势十分逼人的,这些应该就是来自东瀛的学生了。
这个世界东瀛本身就属于华夏一部分,早在圣武大帝时期就已经将日本岛并入华夏势力版图,所以说起来并不分彼此,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深仇大怨,所以并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
不过东瀛人的风气确实不讨人喜欢。
东瀛国,四面环海,魔兽横生,本身资源比较贫瘠,早期生存比较艰难,所以自古以来的修行者,从骨子里都流淌着一股狠劲与极端,这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但争强斗狠的民族风气太过深入骨髓,会使他们缺乏包容与同情心,并对外散发的攻击性非常强烈。
此外东瀛国作为华夏十五国之一,却只是关系较为疏远的属国,属国的意思就是附属,听起来就有点低人一等,再加华夏中原之强盛,百家争鸣之繁荣,让其骨子里有自卑以及抵触。
他们非常上进却锐气逼人。
他们非常自傲却也非常自卑。
总而言之这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群体。
华夏十五国里面,最野蛮的匈奴人,都比东瀛人好打交道。
陈飞扬赶到比武场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东瀛人在与一个西楚人交手,这两个人战斗力其实差距不大,但是那个西楚学生就是在被对方给吊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战斗经验与战斗意志。
这种情况有点像在高考考场之上,项云与张天翼的对决一样,当时张天翼不管是修为、速度、力量、功法、各方面都领先项云太多,却反过来被项云给击败,他输就输在缺乏经验之上。
现在比武场上的情况与这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