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知识实践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2968 字 11个月前

他们明显发现皇上远远算不得勤政,比以往历代皇上都要起得晚得多。不过,有煊赫政绩在那,他们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纵是那些御史台的大夫、御史们,也不敢以此去触赵洞庭的眉头。

赵洞庭见众臣面色古怪,又呵呵笑两声,“诸位随朕进殿。”

众人便鱼贯而入,往大殿内走去。

刚到殿内坐定,坐在上首龙椅上的赵洞庭就又问道:“诸位大人怕是心中都已经有青睐的学子了吧?”

众臣听得这话,便都忍不住露出些微笑容来。

这届考生中除去钟健以外,的确还有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学子。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这些主官眼中都是大放异彩。

陈江涵微微沉吟,然后揖礼道:“皇上,真不给这些进士们直接任以要职?”

这话,是赵洞庭在科举之前就跟他们说过的。

殿试是朝廷选择顶尖人才的途径,但是,绝不能让这些个人才们一步登天。

至于为何,赵洞庭却是没有解释。

此时,陈江涵等人心里显然是有些疑虑。在他们看来,以这些学子们的专业才识,已然呢个个当得起大任。

却殊不知,在赵洞庭眼中,哪怕是最为出彩的钟健,其实也就那个样子。

各学府到底才开设专业不长时间,连老师都尚且是边学边研究边教。这些个进士们,又岂能真正入赵洞庭的法眼?

他们较之后世的大学生要差得远了。

只可惜的是,赵洞庭也是凡人,不可能面面皆通。也就自然不可能给这些学府编撰教科书了。

听得陈江涵的话,他微微点头,道:“再有学识的人,也得经过历练才行。知识和实践,可向来都是两码事啊!”

众臣闻言稍作沉吟,然后便俱是颇为认同地点起了头。

皇上说的还真是在理。

有的人能够将满腔学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但有的人,却未必能够做到,只能够纸上谈兵而已。

当下,众人又准备向赵洞庭揖礼。

赵洞庭见状连忙摆手,轻笑道:“不必行礼了。”

说罢偏头看向旁边刘公公,“让通过此次殿试的进士们都进殿吧!”

“宣新科进士们觐见。”

刘公公扯着尖锐的喉咙对外头大喊。

然后,这喊声便经过许多太监的嘴,向着正德门传去。

众进士们自然而然以钟健为首,向大殿行来。

共计一百四十七人。

钟健走到皇宫东门,后头跟着不少莘莘学子。

至于那些落第学子,有人已经黯然打算离开长沙。还有的,则在长沙各学府来回奔走,想要进入这些学府,来年再战。

不是所有人都仅仅满足于贡士的,毕竟,进士才是这个年代学子的至高追求。

“学生钟健,见过诸位大人。”

钟健瞧见榜首处自己名字,心里默念了两句赵洞庭御笔亲提的评语。对着放榜的官吏弯腰拱手。

他长得颇为秀气,身形消瘦,穿着打着几许补丁的青色长衫。但是,面色却是不卑不亢。

大概这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

胸有诗书气自华。

放榜官吏听他自称钟健,先是惊讶,随即不敢怠慢,露出笑脸道:“公子客气了,客气了。”

为首官吏从旁边书案上拿起仅剩的钟健的令牌,递向钟健,“钟公子,这是你的令牌。你要切记了,于两日后,也就三月初一巳时之前,持此令到宫中觐见圣上。圣上说了,若有进士过期不至,可是要取消进士身份的。皇上最不喜欢不守时之人。”

钟健接过令牌,彬彬有礼,又拱手揖礼道:“钟健谨记,多谢大人。”

“钟公子客气了。”

为首官吏脸上笑容更浓,“公子大才,以后必然得皇上重用。我等,以后少不得还要拜托公子多多关照呢!”

钟健虽有才学,但并不迂腐,道:“自然,自然。”

然后便又向周围学子、围观群众们拱手,转身离去。

紧接着,竟然又是到街上去吆喝抄书去了。

这直让得那些跟着他,还不死心要和他套近乎的人无语。都已经是“新科状元”,却还卖个什么字?

以钟健此时名气,只要张口,愿意给他送钱的人怕是源源不断。万全可以财源滚滚。

不,根本不需他张嘴。

才不多时,就有富商带着金锭前来,想要邀请钟健进府饮宴。

这才是邀请,就奉上这么多金子,可以想象这些富商们对钟健是如何的志在必得。

科举制改制以后的首任“新科状元”,等国务令陆秀夫等人退休以后,说不定可以进入朝廷中枢。这是大宋当下最大的潜力股。

然而,钟健却是接连婉拒。

他显然也知道现在自己的情况。这些个富商、官吏们赶着上来雪中送炭,他要接受,欠下的就是人情。

这样的人情,以后难道不用还的么?

众人见他婉拒,自也不敢用强,当下俱是好生失落。

不敢也有人另辟蹊径,当下让钟健给他们写诗、写字。

这,可是未来大员的墨宝。

当然,这些求字之人的润笔费那无疑也是给得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