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疑窦消起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3006 字 11个月前

这曲戏,演的是个贫困小家庭在濒临绝境之时,恰逢向东阳到民间巡检分田制度施行情况,得到向东阳帮助,逐渐走出困境的事情。远不如天将镇城头那场戏来得声势浩荡,但是却如润物细无声,更浸人心脾。

赵洞庭一赏再赏。

这戏完毕,晚宴便也差不多接近尾声。

没什么太多家常话可唠,毕竟是帝王之家,颖儿父母、张珏他们寻常时候也很少能和杨淑妃见面。

但气氛却很是温馨。

这点,从杨淑妃脸上从未消失过的笑容便看得出来。

她是将赵昺真正当做亲生儿子看待的。毕竟俞修容死后,赵昺就是由她带大。

席间,她颇有感慨地说:“要是昺儿你和昰儿能天天陪在为娘身边,为娘便真正是这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这话,却是让得城府金极深的赵昺都微微色变。

要是他天天都在皇宫之内陪着杨淑妃,那以后哪里还有他出头之日?

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杨淑妃在故意试探自己。

而心中颇有疑虑的赵洞庭,却也是敏锐捕捉到赵昺这刹那间的变色。

解立三之事的芥蒂虽然散去,但他对赵昺,却还是没法完全放心。

这或许是种冥冥中的直觉,也让得赵洞庭心中苦笑。大概只要开始怀疑某个人,便很难再重复之前信任吧?

赵昺这两年,在邕州实在是太过平静了。天衣无缝,以至于让赵洞庭反而觉得有些不对劲。

借着杨淑妃的他,他索性问道:“王弟,你愿不愿意回到宫中来陪着娘亲?”

这当然是试探。

赵昺眼神看向赵洞庭,闪过犹豫之色,而后道:“皇兄恕罪,太后恕罪。臣弟虽然也想在宫中陪着太后,但却也放不下封地中的百姓。”说着看向杨淑妃,“太后若是想要孩儿陪着,不如随孩儿往封地小住些时日?”

杨淑妃瞧瞧栾诗双隆起的肚子,还真有点儿意动。

颖儿、张茹两人的肚子始终不见有什么动静,她却想过过抱孙儿、孙女的瘾。

赵洞庭及时出声,道:“长沙离邕州路途遥远,娘亲还是不要受这样的舟车劳顿之苦了罢!”

他开口,杨淑妃的些许意动自然也是没了。

她更在意赵洞庭的。

赵昺眼眸微垂,不再说话。

“来,来,喝酒。”

赵洞庭又举起杯,道:“以后王弟有时间便带着妻儿常常来宫中陪陪娘亲便是。”

“臣弟领命。”

赵昺轻轻点头。

而这时,舞台上,也有翩翩舞娘登台。

魔头解立三,赵洞庭自然没有真正将其纳入武鼎堂。只是对赵昺说:“就让他留在你身边,你身旁有着这样的高手保护,朕也放心些。”

当然,这中间主要原因自然还是因为解立三恶名昭彰,纳入到武鼎堂中实在不便。

熊野虽然也是恶人,但他好歹在江湖上没什么名声,进武鼎堂,也不至于对武鼎堂名声有什么影响。

可要是解立三入武鼎堂,只怕以后江湖上就会有传言说武鼎堂是藏污纳垢之地了。

现在的武鼎堂,可不是再是当初那样只计较实力,而不计较品行了。

这是赵洞庭要用以镇江湖的同时,也要将其作为江湖榜样的武力机构。

埙声缥缈,金铁铮铮。

乐声起时,红袖班子里有人从后台登台而上。旗帜招展,有人披甲。

旁边伺候着的大太监李公公轻声对赵洞庭几人说道:“太后、皇上,这是红袖班最新编的天将镇城头。”

“哦?”

赵洞庭些微诧异道:“新编的,说的谁的故事?”

李公公却是稍微卖了个关子,“皇上看看便知。”

而后便不再说话。

赵洞庭也不多问,举起酒杯道:“来,咱们共饮。”却也不忘笑着对赵昺侧妃说道:“你有身孕,便以茶代酒吧!”

名为栾诗双的美貌侧妃盈盈而起,对着赵洞庭施礼,“臣妾多谢皇上。”

赵洞庭摆摆手道:“无需如此,说了此宴无君臣。”

栾诗双却是向着赵昺投去询问目光。

这倒是让得赵洞庭些微疑惑。

看她神情,却好似对自己这弟弟颇为惧怕似的。

可以赵昺的品行秉性,怎会让得他同床共枕的女子如此害怕?

经历过前世那样被兄弟、女友背叛的事,赵洞庭心里终究还是有根刺的。此时,对赵昺难免又起几分心思。

人便是这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赵洞庭也不能例外。

赵昺感受到栾诗双目光,微笑着点头道:“皇兄不拘俗礼,你随意些就好。”

栾诗双轻轻点头,这才坐下。

杨淑妃对知书达理的她显然颇为中意,笑吟吟道:“昺儿,诗双是个好女子,你以后可要好好待她。”

赵昺恭敬看向杨淑妃,“孩儿谨记。”

众人举杯。

而台上,戏也已经开始。

这个年代,戏曲才刚刚从民间传入宫廷、豪门。没有太大排面,但胜在真实。

虽然这类艺术形式总是难免夸张,但这些戏班子,也只是纯粹在故事中将其进行升华。

穿着甲胄的“士卒”不过十余人,各自举着旗帜,整齐站在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