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论广王昺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2922 字 11个月前

三人都是跪倒在地。

赵洞庭让三人起来,看到朱家两位公子哥眼中都有着掩饰不住的期待之色,不禁心里微笑。

不想做官的人,那就注定不会是个有作为的官。他中意朱家两位公子的这股冲劲以及对入朝为官的执拗。

这两人虽然没有在朝中做过官,但饱读诗书,加以培养,以后说不定能够成为朝中中梁抵柱。

以往历代皇帝虽然都竭力避免让某个家族或者是某个派系坐大,独受荣宠,但赵洞庭显然并不在乎这些。

只要是有本事的,管他是哪个家族中的人,就是家族内个个都是朝中大员又如何?

他想要的是现在暮气沉沉的大宋朝廷快些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待得三人起身,赵洞庭轻轻笑道:“朱河琮、朱海望,朕先让你们两人在入内内侍省做个小黄门,在御书房给朕磨墨,你们两人可愿意?”

小黄门其实是太监差事,但也是最能亲近皇上的人,说是皇上近臣,毫不为过。

而以前宋朝内也不是没有人以完整之身入入内内侍省,所以赵洞庭的这般做法也不算是开创前科。

朱河琮、朱海望兄弟两个听得赵洞庭这话,先是微愣,随即便又都露出惊喜之色,又跪倒在地,“谢皇上。”

虽然小黄门只是没品没级的官,但能够侍奉皇上左右,过些年头,担任实职岂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个职差,可以说是备受朝中不少官员后代以及士林无数读书人所憧憬艳羡。

要知道,宰相门前可都是三品官呀!

倒是作为父亲的朱宗耀有些心里没底,“皇上,我家这两个小子不懂规矩,成小黄门在御书房为您磨墨是不是……”

赵洞庭只是摆手,“磨墨要什么规矩?”

他直言道:“朕知晓两位公子都是饱读诗书,在士林中有声名的才子。让两位公子入入内内侍省,有考究两位,也有想要提点两位的意思。以后若能堪大用,朕不吝啬派两位公子去朝中实权部门任职,只是两位公子若只是会读书,那就乖乖在御书房内为朕磨墨得了。所以朱殿主你也无需担心,两位公子做得好,做得不好,朕都只是考量,不会由此心生不满。”

他这些话虽然不怎么好听,但可以说是发自肺腑。

朱宗耀意外皇上竟会这么推心置腹,当下有些感动,拱手道:“朱宗耀多谢皇上。”

然后也不忘对两位儿子说道:“皇上给你们机会,你们可莫要让皇上失望。”

朱河琮、朱海望已是被这天大荣宠惊得脑袋都有些麻木,只是连连点头。

就这样,两位朱家公子成为御书房小黄门。无品无阶,但可以预料会在朝中炙手可热。

翌日,赵洞庭传旨宗正寺,正式拟张茹入后宫。

因张茹貌若天仙,如深谷幽兰,宗正寺奏请封张茹为静妃,赵洞庭应允。又让钦天鉴择选良辰吉日,既正式册封张茹如贵妃。

杨淑妃得知这个消息后,自是喜不自胜。满朝大员虽感惊讶,但也无不为之欣喜。

皇上有德妃后,始终没有子嗣,如今又纳静妃,说不准可以诞下子嗣。到时候朝廷便是真正稳了。

有八百里加急送往荆湖北路靖州,向副军机令张珏传达这个消息。

从此以后,张珏不出意外可以贵上加贵。到时候贵为国丈,在朝中、国戚中都可以说是最为顶尖的人物。

赵洞庭本人对此倒是显得云淡风轻,只是在早朝散过以后就去寝宫中陪着颖儿、张茹两女。

颖儿笑容灿烂,张茹面色绯红。

不用想都能知道,昨夜里定然是颖儿出的鬼主意,但当然,肯定也是张茹自己心中愿意的。

赵洞庭走到颖儿身侧,附耳轻声道:“你个妮子,看为夫今儿个晚上如何收拾你。”

颖儿娇媚翻个白眼,道:“皇上您还是收拾张茹妹妹吧,臣妾这几日……”

赵洞庭至此总算明白为何昨夜颖儿突然让张茹代替她,登时有些哭笑不得。

在寝宫内陪着颖儿、张茹两女说过些话,颖儿拉着张茹到寝室内去说私密话去。赵洞庭便将大太监吴连英给宣了过来。

吴连英为军情处处长,其职司已经和寻常太监不同,官阶不高,只是如同入内内侍省使,是从五品的官,但实权显然大得吓人。

当浑身透着些许阴冷气息的吴连英到赵洞庭寝宫院内以后,当即跪倒在地,“老奴叩见皇上。”

“嗯。”

赵洞庭神色颇为淡漠,“你可知道朕宣你来所为何事?”

吴连英轻轻抬头,“皇上是为从邕州传来的密信之事吧?”

赵洞庭点头,“你作何解释?”

吴连英并不惊慌,显然心中早有对策,从袖袍中掏出封信,呈给赵洞庭,道:“邕州之事有些耐人寻味,老奴怕消息走漏,自作主张没有将详细情报递呈皇上,还请皇上责罚。”

赵洞庭接过信,当然不会就这么责罚吴连英,只是打开信件看起来。然后刹那,眼中就露出惊色。

这封密信不同于那封广王府传递的密信,上面对西夏高手劫持广王之事的经过有详细描述。无疑是吴连英安插在广王府的探目传递而来。

“两个真武境高手,四个上元境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