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伯颜来援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贰蛋 3122 字 11个月前

养鹰的士卒拿出鹰腿上捆绑的密信,慌忙去府衙呈给阿里海牙。

阿里海牙此时正和诸将在正殿内议事,听得士卒说有伯颜都元帅的密信到,他惊得从书案后站起身来,匆匆跑到士卒面前抢过迷信,然后哈哈大笑,“天助我也,伯颜都元帅已挥军十万临近梧州!只待大军破城,我军危机可除矣!”

殿内有很多将领登时都露出喜色来。

但也有人沉吟道:“元帅,恕末将直言,此时军中已断粮,我们该如何撑到大军来救?”

阿里海牙轻笑道:“先驻守城池,若实在守不住,咱们便弃城而去,又让宋军来追我们的马屁股。我们出城后往东行,尽快和都元帅大军汇合,届时宋军必灭。以都元帅十万大军,破区区梧州想必不用费多少时日,只要我们撑住半月,不,只要撑住十天,此战,我们便能反败为胜!”

他越说便越说开心起来,腰杆挺得笔直,眼神中满是坚定。

众将中有人连忙附和,也有人悄然若有所思。

十天,那是最好的情况。可以现在大军的情形来看,只怕连十天都未必撑得住。

不过他们回到军营后,还是立刻将这个消息通报三军。这终于是让得涣散的军心又稍稍凝聚了些。

能在宋军攻城之前得到这个消息,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夜,荔浦县城中难得的没有士卒再起哗变。

翌日清晨,城外的宋军浩浩荡荡向着城门行来,准备攻城。

最前方是整整齐齐的盾牌兵,他们不是那种刀盾手,而是专门的盾牌兵,手中持着的盾牌有一米多高。在距离荔浦县城门约莫五百米处,大军全部止住,不见其尾。盾牌兵架盾挡在前面,攻城车、投石车等被缓缓推出军阵。

赵洞庭亲自坐镇中军,车辇旁是鼓阵和鸣金阵。

数架行女车亦在左右,令旗兵高高站在行女车上,随时准备传达赵洞庭的号令。

而在前、后、左、右四军中,也各自都有这样的指挥中枢。

苏泉荡统率人数增至两万的殿前司禁军坐镇前军,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杀气森然,随时准备攻城。

城墙上,元军将士定睛看着漫山遍野的宋军,连忙拉弓搭箭,严阵以待。

他们虽然兵力高过宋军,但城头上却挤不下那么多人,看着宋军这么多人,的确感觉到有压力。

而最让他们惊惧的,莫过于宋军投石车旁边的那数十个黑黝黝的小东西了。

掷弹筒。

虽然宋军中已经没有多少炮弹了,但是,十来颗还是有的。

因为伯颜来援的消息,劝降书没能彻底让得元军瓦解,这十余颗炮弹,成为赵洞庭的下一个杀招。

不过才刚刚将箭射上城头,赵虎、赵大他们就被城上嗖嗖落下的箭矢声吓得屁滚尿流。

元军竟然在茫茫夜色中向他们射箭。

虽然箭矢都落在后头,但赵虎还是忍不住骂骂咧咧,“使者都射!使者都射!你们元贼还有没有规矩了?”

他的喊声反而暴露出自己的位置,让更多的箭矢射向他来,好悬没被射死。

这让得赵虎连忙住嘴,只是拍马往前急窜。

此时,城上守城的将领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万夫长偏将,而是个畏兀儿将领,且是正儿八经的万夫长。元朝军队中有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四个等级,万夫长统帅万户,最为军中大将,虽然其中有不少随军人员,但真正统帅的兵力也有足足数千人,地位自然远远非之前那个有名无权的万夫长偏将可比。

两人之间的差别,就好比是作战部队的少将和歌舞团的少将。军衔相近,实权天差地远。

这个畏兀儿将领自然是颇受阿里海牙信任的,在得知宋军利用箭矢往城内射劝降书时,阿里海牙就意识到不能任由宋军继续这么下去。在饮宴过后,他立刻差这名畏兀儿将领取代之前那个偏将的戌城职责。让他来前,阿里海牙有严令,严禁任何人出城,也严禁任何人近城,有近者,杀!

赵洞庭这个劝降书的法子实在是让得阿里海牙心里七上八下,怕真有将领会忍不住去投降。

他现在要防着城外宋军,又要防着城内的将领,只能派遣自己最为信任的同族将领守城,别无他法。

这个将领倒也真是忠心,记得阿里海牙的话,赵虎、赵大他们刚刚接近,他就命令士卒射箭。只可惜的是,月黑风高,他们在城头上压根看不到城下,只能盲射,根本没能对飞龙军造成什么损失。

“哼!”

听着马蹄声渐渐远去,他重重哼了声,便令士卒收拢劝降书。

待得射到城头上的劝降书都被收拢过来,他却是看也不看,直接用火把给烧了个干净。

他没有太多心思,只忠心执行阿里海牙的命令。两军交锋,军心为重,他也知道这些劝降书可能在军中造成什么影响。说得严重些,便是造成全军哗变,自相残杀,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他和阿里海牙怕是都想不到,饶是他们对劝降书足够重视,现在也是有些晚了。

之前偏将只是意思意思说了句不能传扬,但士卒们并没有太当回事,虽然现在没敢明目张胆的议论,但私下议论者却是层出不穷,你传给我,我传给他,劝降书的事便以极快的速度在荔浦县内悄然漫延着。

知道的人太多,军令也难挡悠悠众口。

如此过去两天。

城外宋军还未攻城,但是时不时派军往城内射劝降书,后来接连被守城元军用箭矢射退之后,劝降书倒是不射了,但却又在城外聚集人齐声大喊:“阿里老儿无才无德……”

声音之大,莫说城头,连城里街道上都听得清清楚楚。宋军还敲锣打鼓。

这只差点没把那守城的将领和城内的阿里海牙给气死。

而原本对劝降之事将信将疑的士卒,这时也彻底相信了。

劝降之事彻底在荔浦县城内被“点燃”,以前士卒相遇打招呼是问“还饿着不”,现在已经变成“宋军劝降的事你听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