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了解民情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625 字 2024-04-23

这时高义欢纵马疾驰,问道:“玄衣卫有什么消息揍报?”

李来哼回道:“方副使已经到了永寿县,不知道大王在哪里,便派出了几路人马出城,其中一路在蒿店找到臣,但并不晓得是什么消息。”

高义欢闻语不再说话,一挥马鞭,加快了马速。

骑兵一路冲进永寿县城,在县衙前勒住战马,高义欢与李岩等一起翻身下马,脚步蹭蹭的往里走,方家玉已经迎接上来,“大王”

高义欢一挥手,“进去说!”

众人在一间大堂坐下,高义欢坐定后,才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方家玉行礼道:“大王,北京的细作传来几条重要的消息,臣觉得必须尽快禀报。”

“哦?”高义欢疑惑一声,猜测道:“难道是多尔衮收到了鳌拜被孤王围歼的消息,做出了什么动作?”

洛水之役,魏军全歼了四万清军,清军破口而入的人马折损了一半,惊得索尼夺路而逃,在秦州与南路一万疑兵汇合后,向西流窜到巩昌府安定县,四万清军与三万魏军追兵激战一场,损失数千人,被魏军追杀四十余里,又窜入兰州府,渡河时又遭受阻击,又损失数千人,最后引兵继续向西,窜入青海,走祁连山南麓,绕过嘉峪关,返回草原。

八万清军,被追杀,饿死,渴死,最后能回到草原的人马,恐怕不足两万,损失可谓极为惨重。

这么大的损失,多尔衮自然暴跳如雷,肯定会有新的动作。

方家玉道:“大王,多尔衮确系有动作,不过不是针对我们大魏,而是针对豪格”

“豪格!”高义欢立时挑起眉头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院子里三十多个老老少少坐下,高义欢坐在他们对面,寒暄着问了些家常。

“几位老乡,藩府有没有给你们安置田地耕种啊?”高义欢问前面几位老者。

“大王,安置了,一户人家有二十亩地,县里借了耕牛和种子,给了口粮,大家心里都蛮踏实的,都念着大王的好。”胆子大的老者,有些激动的说道。

一旁的李岩问道:“老乡,借贷的东西,来年压力大不大?”

西魏实行新政,其中有一新法,乃是借贷法,是效法王安石的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内阁很担心新法不能帮助百姓,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李岩有此一问。

“没什么压力,县里才收我们一分利,我们在凉州时借贷都是三分、四分的利。”老者忙回道:“司隶这边的租子,也比那边交的少,大家都感谢大王的恩德哩。”老乡们脸上布满了笑容,发自内心感谢高大王,感谢大魏藩府。

一旁的孙知府、郑县令却背后冒着冷汗,幸亏他们没有搞什么名堂,不然仕途就完了。

其实李岩的担心,是有些多余的,推行考核法后,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不仅看县里的水利、人口、田亩、赋税,还要看县里五等民结构的变化,已及每一个等级的收入变化。

光赋税增长,水利工程和道路修建,县里百姓收入却减少,跌破一个标准,考核时就该看一看官员是不是好大喜功了。当然,赋税、人口、水利都没增长,县里还越来越穷,那这个官员就更加不合格了。

另外,吏部考核时,还会对县里五等民进行调查,让他们对地方官员做个评价,作为考核的参考。

新法推行后,西魏官场,反对的声音很大,不少官员都埋怨,官不好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高义欢每个月都能收到几本攻击新法的奏疏。

为此高义欢也比较头疼,大部分人寒窗苦读,并非是来兼济天下的,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情操,而是来当官大爷,来作威作福的。

藩府对官员限制太严格,引起反弹,高义欢也不可能将他们都换掉,毕竟能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只有文官系统,你再选上来的人,依然是一个德行,而国家的治理,也不可能交给武将,更加不可能交给百姓。

至少历史上没有一个武将来统治的国家,或者交给百姓来统治的国家,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