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欢一直都是追求进步的,立时眼睛一眯,“俺以前字啥?”
“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以前的字格局不够,不能用了,不提也罢,等为父找几为先生,帮你好好看看后,再从新取一个合适你身份的字。”高祖荣道。
高义欢见高祖荣不肯说,估计那字确实普通,有点拿不出手,毕竟高祖荣也就是个酸秀才,估计也没取出什么好字。
高义欢微微颔首,“那就拜托父亲了。”
两人说着,已经到了祠堂外,高义欢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便先告辞离去,留下高祖荣招呼族人。
高义欢离开了宗祠,便向前院而去,前来参加议事的官员们,都已经到了。
主要是几位先生,还有各部的官员,一共有二十多人。
这时众人坐在大堂两边,小声的交谈,讨论着同满清的战争暂时停歇后,以及高义欢进封西魏王之后,魏国今后将要实行的策略。
众人正说着,堂外的侍卫忽然高声喊道:“大王驾到!”
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起身,恭迎高义欢快步走进来。
现在高义欢名义上是明朝的西魏王,可大家心里都清楚,魏国军事、行政、外交都独立与明朝之外,早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一旦时机成熟,高义欢想要脱离南京,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此时,高义欢就是他们的国主,就是他们的主君。
“臣等恭迎大王。”众人躬身行礼。
高义欢走到王座前坐下,然后微笑着抬手压了压,请众人也坐下,又让侍卫摆上茶点,微笑道:“现今鞑子已退,孤也接受了南京的诏书。我大魏近期不会在用兵,所以孤召集诸位前来,是想问计诸位,孤王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大魏。”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求书单推广。)
次日清晨,虽然昨夜甚为劳累,但是天刚亮,高义欢还是早早起床。
此前高义欢在关中仓促称王,许多礼数都没有做全,对此高义欢到并不怎么在意,也比较反感那些繁文缛节。
让他一个土寇出身的人,被那么多规矩束缚,高义欢便觉得浑身都不够自在,很不爽。
不过如今毕竟是一藩之主,又做了大王,丢掉的礼数就必须重新捡起来。
几千万人的藩国,除了需要用律令来约束外,还需要用礼来规范,需要文化来凝聚,魏国的统治阶层很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的修养了。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大家伙不在是高家庄的泥腿子,也不在是盘踞一方的土寇,成了正儿八经的官军,都成了新兴贵族,而贵族就该有贵族的样儿,贵族就该有贵族的担当和责任了。
昨日高义欢接了南京的圣旨,成了西魏王,高家祖坟上算是冒了青烟。
今日一早,高祖荣就召集了高氏的宗亲,来到东院外的家族祠庙,准备进行祭拜,来告慰祖先。
赵娟起床后,帮高义欢穿了一声黑色的龙袍,头上戴着翼善冠,洗漱一番后,便前往祠堂。
这时祠堂内已经收拾干净,祭品和香烛都已经准备好,在南阳的族人也都赶来,清一水的男丁,居然有二三十人之多。
汉人迁居一处,最先建造的东西,必然是祠堂和家庙,这是文化的一部分,高氏的祠堂见起后,高义欢也祭拜过几次,不过都是随随便便了事,并不是太过讲究。
这次他走进来,见众多族人齐聚,却有不一样的感觉,令他不禁感叹人果然还是需要有仪式感。
此前高义欢来祭拜,大概不到一刻钟就完事了,这次一套流程下来,居然用了一个多时辰。
这虽然挺耽搁正事,但是高义欢走完流程,心中也有些异样感,对于崇祖的文化,对于自己的先人,不觉间有了一种联系,以及多了一份光耀门楣的责任。
对于祭祖的规矩,高义欢并不太懂,完全是高祖荣在主持。
终于,过了好一阵,高义欢开始上香祭拜,旁边高祖荣则替他念着一些告慰先人的话,总结来说,中心就是一句话,告诉列祖列宗,高义欢做大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