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当年的月光

抚剑吟啸 眉师娘 2601 字 11个月前

再看四周,白日里竟是一副凋敝破败的景象,屋门歪斜着,院里也杂乱不堪,似乎已经许久没人居住了,哪还谈得上甚么美景,两个人再回想昨夜的情景恍如做梦。

而那老翁,现在想起来却有些仙风道骨。

接下来这一路,两个人闷闷不乐,游兴全无,一直走到桐庐,脑子里始终想着那个问题,眼前也老是浮现那个月夜,那亦真亦幻的美景。

路上经过再有名的景致,在他们看来都了无意趣。

有许多次,他们铺开纸笔,想把那场景描画出来,提起笔却常常不知如何落笔,直觉得怎么画都会败兴,都会破坏和玷污了那月夜的洁净。

他们实在无法躲避这种诱惑和挑战,于是俩人商定,分头去作这幅画,作完了再拿出来比较一下,看谁能把那一个夜晚描画出来。

分手后,黄元璐就继续在山水间行走,想从中寻觅灵感,他甚至两次在月明之夜,重回到江郎山,想找到那个山坳,重温月下的美景,却怎么也没有找到。

问遍了当地的朋友,竟无人知晓有这么一个所在。

黄元璐几次都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失望一次就怀疑一次,自己是不是真的就着月光,去过那个山坳。

幸好他当时不是一人独行。

而倪道周,则在桐庐城里买下了陈记当铺,无他,就因为阿炳小时候当过当铺的伙计,除了当铺,他干不了其他的营生。

而倪道周需要他保护和照顾依依,也照顾自己,他在枯井底下建了那个石室,开始了面壁思索的日子。

当初他们绝没想到,这悬着的笔竟如此难以落下,六年过去,他们还是谁也没有把握落笔。

直到那天在这桐君阁里,黄元璐遇到田原,田原的一句话令他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胸中美景,原本就不著痕迹,又何必拘泥于纸笔?一落即俗,又何必落笔。

黄元璐要田原把空白的宣纸带给倪道周,倪道周一见之后也悟到了,是以急急要出枯井,结束他的面壁生涯,他多么想依依,多么想去会会六年未见的白斋兄。

困惑了六年的难题被一语道破,两个人因此对田原心生好感,能义结金兰,也实在是一个缘分。

倪道周问田原:“你今天还不想知道大哥的名号?”

田原道:“大哥不说,我想自有他的道理。”

“他有什么道理,”倪道周说,“存心捉弄你罢了。你听说过黄元璐这个人吗?”

田原一惊:“是书画奇古、文章风节高天下的黄白斋吗?”

倪道周笑道:“好,你这马屁拍得及时,有人又要心里窃喜了。”

田原一听这话,忍不住喜极而笑,原来大哥就是名重一时的大才子黄元璐黄白斋。

其实自己早该想到,黄元璐和倪道周,同为本朝的大书家大画家,世人把他们连在一起叫作“黄倪”,能与倪道周称兄道弟、互生渴慕的,除了黄元璐道周还会有谁呢?

自己今日有幸添列其中,怎能不开怀畅笑?

要是爹娘地下有知,看到这个场景,也定会为我高兴的,特别是爹爹,以前每次说起“黄倪”的时候都是心向往之,又恨没有机缘相识。

他要是知道他们二位,现在是我的大哥二哥,爹爹该有多高兴啊。

就是多多,看在二位兄长的面上,以后也一定不敢小觑自己。

田原心念及此,不由得脸上一红,在心里自己骂着自己:

“田原,你好不要脸,你结交二位兄长,就为了自己脸上好看吗?二位兄长大名鼎鼎,你自己若不长进,是个草包怂包,那除了丢二位大哥的脸你还会什么,大哥们即使再厉害,你还想指望他们一辈子保护你?”

倪道周见田原坐在那里发呆,一会笑,一会愁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田原猛地一惊,看到两双眼睛热切地注视着自己,不觉眼眶一红,心里暖意顿生,泪水却滚了下来。他哽咽道:

“蒙二位大哥不弃,小弟田原今日真是三生有幸……”

他的话还没说完,二人就打断了他,温言相劝,过了好久,田原才止住了哭泣。

倪道周道:“黄兄,落笔即俗,又何必落笔,丹青竟胜,反失山水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恶境,黄兄高见,又赢了小弟一回,你是怎么悟出来的?”

黄元璐叹了口气,用手指指田原:“还不多亏了小原弟弟,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可有些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