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这才是忠良(第一更!)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69 字 11个月前

天下兴亡,并非君父一人之事,是千千万万人之事。

不管别人怎么做,但至少在秦良玉这里,在秦家、马家子侄这里会为朝廷流尽最后一滴血。

秦良玉在石柱宣抚司乃至整个重庆府境内的号召力、威望都是惊人的。

得知她来到重庆,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前来拜会,还有不少土司带来了子弟兵。

少的带几百人,多的带一千来人,凑在一起也有一万人了。

秦良玉感到很欣慰。

看来大明还是得人心的啊。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民心仍在,大明就有中兴的希望。

为了做出表率,秦良玉亲自前往石柱宣抚司征募士兵。

石柱宣抚司的子弟没有一个不敬仰秦良玉的,纷纷踊跃应募。

最终秦良玉招募到了一万人,比预想的还要好。

文安之又给秦良玉凑了八千人,由曾英统率,这样秦良玉麾下的军队便有了三万人。

三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在文安之看来,如此大军前去讨伐一个谋反叛乱的土司足够了。

沙定洲再强能强过朝廷官军?

他们不过是占了一个突然袭击的优势罢了。

若是摆开了阵仗对决,黔国公沐天波都不可能输。

文安之又分出了一大笔粮食,充作秦良玉大军的军粮。

他要驻守重庆,严防张献忠偷袭,能够给秦良玉的支持只有这些了。

不过他会在内心深处默默的支持秦良玉,等着她得胜归来。

文安之在巴县设下酒宴为秦良玉践行。

秦良玉也是感慨万千,在酒宴之上赋诗一首以壮声势。

文安之感动到无以复加,强忍着眼泪没有流下来。

什么是忠良?忠良不是那种靠犯言直谏博取名声的腐儒,而是在朝廷有需要时毫不犹豫站出来的人。

秦良玉确实当得起忠良二字。

张定国一直都不满于大西军偏安一隅,乐得自满的态度。

细数一数,历史上偏安巴蜀的政权有哪个最终落得善终了?

蜀道再难也能被攻破,如果大西政权真的只盯着巴蜀这一亩三分地那就真的完了。

对大西政权来说要想扩张无外乎三个方向。

往北是陕西汉中,往东是湖广,往南是云贵。

湖广自然是最为富庶的,可惜明军在此囤积重兵,大西军即便倾巢而出也不一定能够占到便宜。

再说汉中。

汉中是由巴蜀通往关中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今汉中被清军占据,又有刘进忠这个投敌者的策应,要想拿下也非易事。

这么看来只有云贵可取了。

因重庆尚在明军手中,大西军要攻打贵州还得绕道十分不便。

而如果要去打云南就方便的多了。

从成都府南下,过嘉定州,取道大凉山便来到了建昌。

渡过金沙江便进入了云南。

如今的云南乱作一团,正是大西军大展宏图的好时机。

所幸他的奏请得到了张献忠的准许,如今张定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建昌了。

当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兵打仗粮秣是第一位的。

而这属于后勤的范畴,归张可望管。

张定国倒是不怎么在乎面子,大大咧咧的找上门去。

他对大哥一直很敬重,张可望也是除了义父之外最亲的人。

只不过大哥有时的一些做法他感到有些难以理解。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

张可望得知了张定国的来意,沉吟了片刻便拍着胸脯道:“既然此事父皇已经降旨,本王自然会全力支持。不过定国,你真的觉得大西军有希望拿下云南吗?”

张定国一听打仗顿时来了劲头,侃侃而谈道:“大哥,你就放心好了。我已经看准了,云南势必大乱,我们趁此时机出兵准没有错。”

张可望轻点了点头。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云南越乱越有利于大西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