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零一章 乌龟对王八 义子侥天幸

墨法剑 曙光 2198 字 2024-04-21

否则以他的根基身份根本不可能在无有子息的先帝忽然驾崩,宗室五位咄咄逼人的继承人之中胜出。

他还记得他在九江王为王子之时,秦王,齐王,楚王,燕王,晋王对他们九江王府封地贫瘠,财微势寡的嘲笑侮辱。

他本来是土地贫瘠所在的九江王庶子,甚至不够资格继承九江王的藩地。

即使他成为九江王,也根本不能与与这几位开国之时便被封赐的膏腴富饶的世袭亲王所能相比。

他不过是中兴明德帝的庶出九江王幼子之后。

他来朝廷悼念先帝,也没有做其他非分之想,只是按照名分和本朝伦理来说,对他相对有利而已。

因为齐楚秦燕晋五位亲王按照辈分不是皇帝的叔叔就是皇帝的兄弟,甚至齐王按照辈分乃是先帝的祖父一辈,而他是先帝的子侄辈。

八年前他在嫡亲世子兄弟身染重病时候,以长子的身份代表父王入京觐见先帝德钦皇帝谢恩之后,便被身为礼部尚书的言世昭带领到慈安宫拜见明安太后。

按理说,这也没有什么,宗室近亲拜见明安太后,朝贺太后也是份所当为,言世昭却为他准备了两份朝贡太后的重礼。

他不知道言世昭的用意,而明安太后一见到他,就对他的知书达理极为夸赞,赞许他年轻有为,沉稳谨慎,可以付与大事,他以为也就是随口敷衍的几句话。

随后太后就让他朝拜并不为德钦皇帝所钟爱的皇后为母,将一份厚礼贡献予皇后,以谴皇后中年无子的寂寞,安慰皇后新丧历城公主之痛,皇后也在言世昭的指点之下,收他为义子。

以后每年到了京城礼节性的朝见,言世昭对他颇为照顾,极尽礼遇,甚至因此,朝中的权臣显贵也对他刮目相看,更不敢小觑,也收起了轻蔑之心。

这两个家伙若是说谁是好人,谁是坏蛋,恐怕也就是王八蛋和龟儿子的区别。

言世昭比起来齐辛候,至多也就算是个笑面虎,笑面虎吃人,至多让你不会感到恐惧,可笑面虎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齐辛候赳赳武夫一个,就算是心肠歹毒残忍,手段毒辣阴损,杀人不眨眼,可至多这些残贼不仁,还在人们的想象之中。

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更知道平衡权臣,垂拱而治,才能够保得自己一时安稳,自己才有机会建构自己的心腹班底,进而亲政,执掌大权,方能有一番作为。

权力这种东西,乃是实打实,金对金,铁对刚,做不得半点虚假。

即便是你表面上退归林泉,变成一文不名的致仕官吏,一样可以拥有挟持天子号令诸侯的权势;相反,即便是你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国之元首,人中之皇,还可能真不过就是一个傀儡汉献帝。

虽然许多大臣和一干御用文人表面上称颂他英明神武,但是私底下都将他视为嘴巴无毛办事不牢的无知小儿,也因为他出身的微贱而故意在仪礼上羞辱他,在用度上故意欺他年少无知

所谓奴大欺主,莫此为甚,如此惯于造就奴才的文明和朝廷,早就养成了欺软怕硬,畏威而不怀德的无耻风尚,所以才能有这么不知自尊廉耻,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奴才,兴许最无赖的奴才也只能诞生在如此不堪的朝廷之中。

贤德皇帝当然知道这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尊敬,也没有自动就继承的权势,这帮奴才们,见不到自己的煞气威风,他们当然不会乖乖顺服自己。

他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贤德皇帝的思维缜密,遇事逻辑清晰,临危不惧,宛如经历过大风大浪大阵仗的大将老手,绝非一个无知小儿。

在大明宫金銮殿中,就算你是个无知小儿,但是为了生存,在虎狼遍地,心怀叵测的朝中,其可得乎?

为了活命,你不想变得阴险狡诈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