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为了从这位即将离世的武学大宗师身上尽量多所习学,将恩师的原话不加甄别的记叙,以图日后的发见创新。
诸葛青阳见到徒弟的勤勉,见到胡须渐白,却对自己依然尊重崇敬,如幼时的好学不倦,非但不为高兴,心中倒是有一丝苦闷,嘴角也露出了一丝苦笑。
想不到自己这样纵横天下,无所羁勒的人物,所教授的徒弟如此拘泥不化,循规蹈矩。
自己本是要让他记叙自己武学的真意,并非拘泥于字句的增减多寡,若是尽数记录一个将死之人的言语,也无非是一些感叹遗嘱而已。
可是若是再找一个人记叙,或者让其他人代笔,以他们的学识和武功上的成就,更不能将自己口述的精华和精要之处体现于一二。
而且这个徒弟对自己的了解也比其他人为多,时不我有之下,更去哪里寻得如此智慧超凡的人来做自己武学的记录之人呢?
他也暗叹自己也确实是求全责备了,即便如父子母子夫妻知己之亲近,也未必都能够相知相惜,如伯牙子期的知音,世上更复能有几人?
世上之人不是妄自菲薄,便是自高自大,或者狂妄侮慢,更有几个能如我诸葛青阳这样自知事功和成就的人呢?
{}无弹窗诸葛青阳非神非圣,更不是刚愎自用夫子自道,他本就是可爱天真之人,不是迂腐无畏的穷儒伪道,又不是世人所以为的至诚君子。
他更有人的缺点和幽暗之处,而且因为他武功绝代天下,这些缺点比寻常人更放浪形骸,如果他真的有不周之处,后人违反他的意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更何况是在他将死之际,此时人的智识灵台都已经陷入混沌之中,更加不能当成至宝圭臬,不容置疑。
可是六龙回日四象神功这件事却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典型,更是世人眼光日渐狭隘,囿于门户之见的自私之显现,谈之使人思之不禁废卷长叹。
诸葛青阳巡游海外二十年,归来时候已经年纪衰迈,加上一生奔波,虽然在武学上的成就震古烁今,怎奈兴复汉室的志愿一生未谐。
晚年每每回忆往事和祖上的英雄壮志,不禁黯然神伤,心力憔悴之下,卧病不起。
他的弟子姜思炎侍奉恩师于病榻之侧,极尽孝道。
诸葛青阳天姿瑰异,一生骄傲自负,而且有大哲人的幽邃思虑,更有大宗师的气度胸襟。
他立志要将自己毕生的所学遗泽后人,也让后人知道自己虽然未能继承祖上遗,复国大业未能有毫末成就,可是武学宗师的地位,自忖自墨翟以后,绝无第二人能有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