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姓苏名关,咱们俩虽然不认识,但是家父和您有过一面之缘。”
“那敢问令尊是?”
“恕个罪说,家父苏下讳安恒。”
苏安恒?长安两大惹不起之首嘛,崔耕当然认识。想当初,魏知古和李隆基把苏安恒请出来,挤兑自己不得在杨崇义一案徇私。
只是这老头爱惜羽毛,最终反被自己利用了。
崔耕越发疑惑了,道:“苏老爷子两次书,请则天大圣皇后让太子理政。如此气节,海内敬仰,还能有谁敢找他的麻烦?”
“还真有,是京兆少尹魏知古。”
“啊?魏知古不是……和苏老爷子关系不错吗?到底是什么罪名?”
“他说家父参加了卫王李重俊谋反一案。”
扑哧!
跟在崔耕身后的宋根海,忍不住笑出声来,道:“人家李重俊谋反,要的是无敌勇士。至不济,也得是手握大权的达官显贵。苏安恒他手无缚鸡之力,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赶着凑去,人家也不能要啊!”
苏关急了个脸红脖子粗,道:“话怎么能这么说?家父海内知名,连崔相都甚为佩服,太子谋逆,当然可能找家父谋划,这位官的见识太过浅薄!”
“我……”
宋根海好悬没笑出声来,道:“我说苏关你到底哪头的啊?你是怕你爹不死,不好继承财产咋的?”
苏关理直气壮地道:“有没有这回事是一回事,家父能不能办到是另外一回事,岂可混为一谈?某身为人子,岂能容你如此污蔑家父的荣誉?”
崔耕闻听此言,心一动,道:“魏知古甚有清名,总不会无缘无故地抓人,该不会是……这事儿是苏安恒自己说的吧?”
“呃……那么一两次。”
“一两次?”
“好吧,四五次。”苏关无委屈地道:“武三思祸国殃民,百姓无不痛恨。这次卫王把他宰了,真是大快人心。所以,有时候喝醉了,家父一时糊涂,会说,是他劝太子这么干的。谁知道,那些猪狗不如的东西,竟然报官了。”
{}无弹窗
主羞臣辱,在场的众谋士,面面相觑,脸无尴尬。()
张说强笑道:“话也不能说,起码姚兄的这个右散骑常侍,还是咱们占了便宜嘛。”
这倒是事实。
姚挺办事滴水不漏,事先准备了大量劝谏李重俊的书信。
政变失败之后,李显派人搜查卫王府,自然把这些书信找着了。他仔细一看,哦?这姚挺对朕很忠诚嘛,加封他为右散骑常侍。
右散骑常侍可不得了,秩三品,负责长随皇帝左右,给予顾问和劝谏。
说白了,是跟在皇帝身边的谏官,清贵无。
当初张昌宗的主职,是“左散骑常侍”。东汉末年,著名是“十常侍”,官职是“常侍”,这个官职,是隋唐年间的“散骑常侍”。
李隆基看了看姚挺,脸才露出点笑模样,道:“话虽如此,但父王没有任何职司,总是不妥啊!尤其是……这官还是被一个小娃娃抢了去!而且那个小娃娃现在还要多个二十多岁的儿子了!”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那个儿子,还是突骑施之主,手下有将近二十万控弦之士!”
人人得死,货货得扔。一想到崔耕的风光,大伙还真是郁闷无。
王琚轻咳一声,道:“微臣以为,相王如此被动,是因为崔耕崔二郎。若不是他,李重俊谋反成了。若不是他,今日相王也不会被丢官罢职。”
姜皎一向和他不怎么对付,揶揄道:“若不是崔二郎,相王还差点人头落地呢!”
“呃……若李重俊叛乱成功,又何须崔耕来救?再说了,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救太平公主,咱们何必领情?莫忘了,相王次下请帖,他可是推脱了呢。”
一母所生,李旦和李显的性格差不多,还是较重感情,知恩图报的。
他摆了摆手道:“不管怎么说,崔相也算对本王有救命之恩,王爱卿不必太过苛责。呃……到底如何应对崔耕,你继续往下说吧。”
“是!”
王琚想了一下,将较激烈的词汇隐去,继续道:“咱们不妨把崔耕打发出外。”
张说道:“可是,崔相已经是宰相之尊,一般的事儿,可用不着他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