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元宝忽蒙冤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949 字 2024-04-21

另外还有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大概七十来岁,须发皆白,腰板挺拔,精神矍铄。小的大概二十来岁,手里提着一个酒葫芦,步履踉跄,醉意朦胧。

双方见礼已毕,崔耕问道:“敢问这二位是?”

那老者手捻银髯,轻哼一身,道:“老夫苏安恒,崔相,可曾听说过我这乡野之民的贱名儿?”

苏安恒的名字,崔耕当然听说过。

此人虽然没有任何功名,却以精研《周礼》及《春秋左氏传》名扬天下,实乃当世大儒。

当然了,他最出名的不是这个,而是两次书武则天,要求她把皇位传给太子李显。苏老头也真命大,武则天非但没治他的罪,还赐予酒食安慰。

当初在魏元忠一案,苏老头又书为魏元忠辩解。

这次武则天虽然宽宏大量,但张氏兄弟要收拾他。最终,多亏了当时的著作郎魏知古保护才幸免于难。

神龙政变之后,苏安恒也算复唐的大功臣之一,李显准备给予重赏。但是,他坚决推辞,只是在集艺馆内领了一份教职,没有品级。

从那以后,苏安恒的声望更隆。

崔耕微微一躬身,道:“原来是苏老先生,本官对您老的高风亮节甚为佩服。可惜一直缘铿一面,今天终于算是如愿以偿了。”

按说崔耕以礼部尚书、扶阳王之尊,对苏安恒如此礼遇,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然而,苏老头眉毛一挑,道:“果真如此?老夫可不敢当!嘿嘿,崔相能为了皇后,把魏相逼得去位,老夫才是真正的佩服之至哩!”

擦!

在这等着我呢?

不用问,肯定是李隆基和魏知古这俩孙子捣的鬼!

崔耕苦笑道:“老人家恐怕是误信人言了,事实跟您想的,大大不同。魏相他……”

他倒是有满肚子话要解释:如魏元忠现在还是宰相,只是回乡扫墓而已。如,是魏元忠自己想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窝,自己却被当成了踏脚石,再如,是魏元忠主动挑衅自己……

但是,这些话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尤其是在苏安恒已经先入为主的情况下。

话说到这,崔耕忽然一滞,想组织一下语言。

李隆基可不会给他辩解的机会,道:“崔相,小王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散大夫崔汪。”

崔汪?

崔耕听了这个名字,心一紧,暗暗寻思道,哎呀,不好,李隆基这是有备而来,今天弄不好,本官要着了他的道了。

{}无弹窗

王元宝苦笑道:“您也知道,我丈人家只有素素这么一个女儿,一直想招个门女婿以继承香火。其实,崇义叔叔家更可怜,连个女儿都没有,想招门女婿都招不成。小弟原来不是提了吗,我和素素以后生的头一个儿子,继承王家的香火。第二个儿子,继承丈人家的香火。崇义叔叔听到这个消息,可是着急了,非把我们夫妇接到长安来不可,不生完第三个儿子不准走。”

“原来如此。”

崔耕瞬间秒懂了,这年头儿子想开枝散叶相对容易,只要有钱,多娶老婆呗。杨家兄弟那是特例,可能是有什么遗传病。

但是,女儿想开枝散叶太难了,每一次生产都是一个鬼门关,而且还有一半的可能是生女儿。

现在问题来了,杨崇义也想延续自己家的香火,但杨素素生第三个儿子的希望非常渺茫,也只能寄希望于产前、产后的良好护理了。

于是乎,他特意把这对夫妇接到长安来照顾。毕竟无论从医疗条件还是药材来讲,长安都是远胜淄州

崔耕笑道:“杨家香火的大计,我可承担不起,你们夫妇还是住杨崇义家吧,哥哥我也不留了。”

“多谢大哥体谅。呃……”忽然,王元宝面现难色。

崔耕怪道:“王兄弟有什么事尽管开口,能帮的忙的,我一定帮。”

“大哥对小弟有天高地厚之恩,再提这个要求,小弟实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只是……”

“莫有那么多顾虑,只要不是枉法的要求,都可以提。”

“那小弟可真说了。当初丈人提出要我入赘杨家,我拒绝了。可是,您看看我现在过的这个日子,跟入赘有啥区别?我这心里边,一直不怎么得劲儿。大哥您人称“点金圣手”,能不能指点我一条发财的明路啊。”

王元宝有这个想法,崔耕当然可以理解。

但是,若帮他解决问题,也着实不易——小打小闹的也没什么意义,起码得让王元宝的身家能和杨崇仁、杨崇义兄弟匹敌才成。

崔耕想了一下,道:“我一时间也没什么思路,这样吧,等我想到了什么好法子,一定通知王兄弟。”

“多谢大哥!”

王元宝也没指望崔耕马想出什么好主意,能得到这个承诺,已经心满意足了。

小夫妻在崔耕家里吃了一顿便饭,告辞离去,回杨崇义家里开展造人大计了。

然而,没走几天,杨素素哭哭泣泣地找到了崔耕,道:“大哥,救救元宝啊,他被京兆府的人给抓起来了。”

“啊?抓起来了?到底怎么回事儿?”

“在三天前,元宝和叔叔一起出去喝酒,喝了个酩酊大醉。元宝自己回了房间,叔叔却没回去。现在京兆府怀疑是元宝谋财害命,杀了叔叔,把他抓起来了。”

“谋财害命,这又怎么解释?”

“大哥您想啊,叔叔膝下无子,死了之后,这千万贯家财,可不都是奴家和元宝的了么?”

崔耕摇头道:“王兄弟连赘婿都肯当,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儿?再说了,你们又不缺钱花,杨崇义百年之后,那家财还不都是你们的?着什么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