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郭恪有来头(两章合一)

奋斗在盛唐 牛凳 5588 字 12个月前

唯独留下定州刺史孙彦高,尴尬地杵在原地,最后干笑一声,道:“如果伏远侯没什么吩咐的话,下官告退?”

“孙刺史请便!”郭恪对他就没那么客气了,耸耸肩,说道:“另外,本侯劝你一句,这摊浑水,你姓孙的搀和不起。”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孙彦高灰溜溜地带着大队人马远去。

郭恪一使眼色,手下四名军士就将崔耕的绑绳松开,纷纷致歉道:“崔长史,对不住了哈!”

“无妨,无妨!”

崔耕来到郭恪的近前,竖起了大拇哥道:“行啊,连武懿宗和来俊臣都要卖你三分面,郭兄威武!”

郭恪淡然道:“武懿宗怕的是朝中众多的达官贵戚,本侯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崔耕道:“此地并非讲话之所,要不兄长随小弟移驾黄城村,我们坐下详聊?”

郭恪道:“这个自然,走,我与二郎徒步进村。”

手挽着手,哥俩一起进了城。

……

……

黄城村内,博陵崔氏的年轻子弟们,都对眼前这位新鲜出炉的伏远侯极为热情和倍感兴趣。

酒席宴间,甚至有不少崔氏族人开始打探起赵州一战的细节来。

郭恪对于自己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自然也是极为自豪的,难得的一改往日的铁皮脸本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崔耕趁着他说得起兴,趁机问道:“郭兄,您到底是什么什么身份,现在总该对小弟说个明白了吧?”

“好吧,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郭恪道:“若是按辈份来说的话,某应该叫当今天子一声姨奶奶。”

崔耕惊哦了一声,道:“这么说,郭兄还是皇亲国戚了?”

郭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是的。而且,论起与陛下亲近来,恐怕当今天下还真没几个人能超过我。这也是托祖上庇佑,这事儿得从五十多年前说起……”

郭恪讲道,武则天有两个哥哥,即武元庆和武元爽。还有两个姐妹,姐姐叫武顺,一个妹妹叫武佩。

武元庆和武元爽就不用说了,对武则天非常不好,以至于武则天登基之后,对这两位哥哥进行了惨烈的报复。

姐姐武顺刚开始和武则天关系不错,不过后来,她和李治通奸,武则天心怀嫉妒,将其暗杀了。这个武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国夫人,她和李治通奸的事儿,可是世人皆知,她还有个非常出名的儿子,叫贺兰敏之。武顺没有好下场,自然而然,她的女儿贺兰氏和儿子贺兰敏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兄弟姐妹中,唯一和武则天无冤无仇的,就是这个妹妹武佩了。

武佩嫁给一个叫郭孝慎的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可惜好景不长,儿子郭智出生之后不久,夫妻二人就在一场暴病中,双双撒手人寰。

郭智在郭家族人的照料下长大,可他跟父亲的命运一样,都属英年早逝,儿子郭恪出生不到一年,他就得了一场重病,驾鹤西游了。

所以郭恪正是武佩的孙子,武则天正是他的姨奶奶。

崔耕听后,暗道,郭恪果然没吹牛逼啊。论起与武则天的亲近程度来,恐怕也只有太平公主以及李显和李旦才能稳胜他一筹。

至于武三思和武承嗣?别看这个又是封了王爷有丝毫封了国公爷,但他们的老爹和武则天可是有着解不开的冤仇。

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没郭恪有真本事啊!

赵州一战,以少胜多,抵挡突厥二十万大军,朝野震惊,扬名天下啊!这是大周朝廷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武则天登基为帝,为何要频频清洗军中高级将领?还不是怕武氏家族掌握不住军队吗?

如今有郭恪这个武家的后辈坐镇,女皇陛下自然欣喜也安心!

郭恪如今父母早逝,郭姓又非大族,对武则天而言,他就是武氏家族自己的人啊!

难怪来俊臣都要惧他三分。

崔耕一念至此,不由宽心道道:“今后兄长罩着,看来这场官司小弟也是有惊无险了!”

“呃,这个就难说看。”郭恪摇头苦笑道:“贤弟啊,我和上官舍人费尽心力,才从陛下那里讨来了这个差事。不过,你这事儿悬呐!”

“兄长此话怎讲?”崔耕心里一咯噔。

郭恪道:“来俊臣此次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他手里确实攥有你通敌卖国的证据啊!”

{}无弹窗

“郑愔,怎么会是你”

崔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死党,居然是来俊臣的人。

可事实就摆在面前,郑愔自己也承认了,由不得他不信。生气、愤怒、失望、还有一种被好朋友亲手背叛的心痛,瞬间弥漫在崔湜的心中。

他红着眼睛,死死盯着郑愔,“我说你小子怎么在长安正当着差呢,却非要请假和我一块儿回定州,给崔大哥通风报信呢!原来你小子就没安好心。郑愔,你藏得挺深啊,亏我还当你是生平挚友!你…你…我打死你!”

说着话,崔湜拔腿猛然向前冲,显然要上前跟郑愔玩儿命。

“崔湜,不得放肆!”

城下,来俊臣一声断喝,“郑书办如今是我来俊臣的人,你若敢动一根手指头,我便让你尝上一尝我手中的十八般酷刑,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

“我……”显然,刚刚入仕同在长安当差的崔湜,对来俊臣这个大唐第一酷吏,而且眼下正当红的陛下宠臣,还是有点犯怵。听对方一声厉喝,便立时蔫了。

而此时斗笠下的崔耕也是颇为惊诧,他万万没想到,出卖自己行踪的人,居然是整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大哥长大哥短的屌丝青年——郑愔。

趁着空档,他努力搜索起脑海中史上所载的郑愔此人。

以前是太没把这个人畜无害的屌丝青年当回事,现在仔细一搜索,顿时把肠子都悔青了!

郑愔,唐朝诗人,素有文采,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中的庶出子弟,这没错!

入仕之后,曾出任过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累迁吏部侍郎,甚至在景龙三年,即武则天之后的唐中宗时期,还出任过宰相,这都没错!

但崔耕却忽略了郑愔入仕后的发家史。

历史上曾有人精简概括过郑愔此人的仕途,入仕之后,郑愔在政治上依附于武后、韦后及酷吏,且始终忽东忽西于朝廷上层。

这句话用大白话讲,就是郑愔进入仕途之后,先是和酷吏集团打得火热,进入了武则天的视线,接着又各种讪媚武则天,得到了重用。最后武则天退位,唐中宗继位之后,郑愔更是各种迎合韦后,甚至为韦后歌功颂德连写了十首诗,节操散尽,却官至宰相。

当然,郑愔在历史上的下场也是悲剧的,再过十几年,也就是唐中宗的景龙三年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然后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

失策了,也失算了,崔耕说真心话,他从一开始就没太在意这个一脸屌丝气的青年。依照历史原有的发展轨迹,如今是他刚刚入仕的阶段,正是与来俊臣等酷吏集团眉来眼去,打得火热的时候啊,正是来俊臣的爪牙之一啊!

没想到啊,这小子居然藏得这么深,以至于自己都看走了眼。

不过事已至此,再懊悔也没鸟用,他摆了摆手,道:“崔湜兄弟,算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说完,他将头上的斗笠摘下,冲城下喊道:“不错,崔某就在这里!来俊臣,你我虽从未谋面,却也神交已久啊。没想到你一直都把郑愔钉在我身边,手段果真高明!”

“呵呵,郑大人已经答应,做我丽竞门的总书办了。从今往后,本官的文书都由郑先生草定。你崔二郎又能给他什么前程?识时务者为俊杰嘛!”来俊臣冷笑道。

崔耕微微一笑,道:“来俊臣,奉劝你一句,你收郑愔为己用,恐怕败亡之日指日可待啊!本官粗通像人之术,此人霉运罩顶,妨主至极,站在谁那边,谁就必定没什么好下场!”

他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历史上,郑愔先为来俊臣罗织文状,来俊臣被斩首。后投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这哥俩被乱刀砍死了。接着又投靠武三思,武三思也被乱兵杀死。最后,他还不死心,又投靠了谯王李重福,准备起兵造反,结果不但主子被杀,自己也身死族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就是官场上的明灯,他跟着谁,谁指定倒霉。他投靠哪位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这位大人物必定离死不远。

不过来俊臣自然是万万不信的,他大笑道:“崔二郎,休得危险耸听,本官要是信这些东西子虚乌有的东西,还敢办下那么多通天大案?”

旋即,他面色一肃,道:“陛下命本官捉拿定州长史崔耕归案,姓崔的,你是想抗旨不尊,还是束手就擒?”

城下的孙彦高得意道:“崔长史,你难道想让整个博陵崔氏为你陪葬吗?识相的话,还是主动出城,下丽竞门大狱吧。想必来大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哈哈!”

河内王武懿宗,大周第一酷吏来俊臣,再加上身后这近万大军……

孙彦高此时自信满满,他很肯定崔耕这次就算有通天手段,也万难翻盘!

正在这时——

远方烟尘滚滚,马褂銮铃之声阵阵作响,为首一人顶盔冠甲罩袍束带,剑眉虎目,英武不凡!

他策马狂奔,不迭高声道:“陛下只是让尔等查案,可没说让你们构陷忠良。某倒要看看,谁敢动我的二郎兄弟!”

“闪开!闪开!”

说时迟,那时快,眨眼间这支骑兵已经冲到了三人的近前。

领头的那名将军翻身下马,咧嘴一笑,露出了一排细密的银牙,道:“看来本侯爷来得不算太晚,河内王、来少卿别来无恙乎?“

来俊臣显然认识来人,也知道对方的背景,竟颇为忌惮地说道:“这不是伏远侯吗?下官劝您,还是少管闲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