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堂等三位《青年国医》的评委也走了过来,一脸满意的看着方丘。
“李伯。”
方丘赶紧点点头,恭敬的跟十位大医打招呼。
打完招呼之后。
“小子。”
余清盯着方丘,似笑非笑的说道:“我的书,你还没还我吧?”
“啊?”
方丘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确实是跟余清大医借的书,但是后来把书里的东西摸清以后,就一直忘了还。
“等这次事了,我亲自给您送上门去。”
方丘赶紧苦笑着说道。
“算了。”
余清大医挥了挥手,说道:“一本医书而已,本就应该传兼济苍生之人,你这两年做得很好,医书给你也算是给对人了。”
“多谢前辈。”
方丘赶紧道谢。
“这就是方丘?”
除了五位之前见过面的大医前辈之外,另外五位大医也都迎了上来,一脸赞赏的看着方丘。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跟方丘最熟的李正堂站出来,走到那五位大医身边,拉住第一位精瘦的老头,说道:“这位是杨清富大医。”
“前辈好。”
方丘赶紧问道。
李正堂又拉过第二位,一个身材微旁个子也很高的老者,介绍道:“这位是路成泽大医。”
第三位,是一个身穿麻布衫,看上去就好像江上钓叟一般,给人一种精干感的老者,名叫许来。
第四位,是一个拿着布帆,装扮像是古代术士,也像极了不受人信任的江湖郎中的,留着一下巴的山羊胡,还时常捂着嘴巴咳嗽的老者,名叫卜春秋。
第五位,是一个戴着六七十年代的老人帽、猫着腰,却有着一双散发着精芒的眼眸的老者,名叫周世展。
李正堂每介绍一个。
方丘都特别恭敬的打招呼。
打完招呼。
“咳,咳……”
拿着布帆的卜春秋又咳嗽了几声。
“卜前辈。”
之前在李正堂介绍的时候,方丘也不好去询问,现在介绍完了又应到卜春秋的咳嗽声,方丘立刻就关心的问道:“你这咳嗽似乎不普通啊,不知能否让晚辈现丑,给您看一下?”
这话一出。
现场所有的大医,顿时就笑了起来。
一个个看着方丘的眼眸里,都颇有一股在看初生牛犊的意味。
“老卜这个啊,可不是病。”
余清大医站出来,笑着说道:“他是年轻的时候受的内伤,伤及肺脏,一直都没能养回来,所以才会咳嗽不止!”
“医者,不仅治病,也治伤。”
方丘笑道。
这群大医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致,那些以前没见过方丘的,也都想借机考校一下方丘,看看方丘能做到什么地步。
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方丘能把卜春秋的病给治好,只要能看出问题所在,就已经很不错了。
接下来。
在这些大医的观察和医疗救援队数十人的围观下,方丘正式开始给卜春秋四诊。
四诊完毕。
方丘发现,卜春秋确实是伤到了肺,而且受的确实是内伤。
在确定了伤势的根源之后。
方丘征求卜春秋大医的同意,然后动手为其治疗。
走到卜春秋大医的背后,方丘把手轻轻的按抚在对方肺部所在的位置,然后缓缓的向其体内渡入内气。
念力入体,导引着内气快速进入到卜春秋受伤的肺部,开始细心的蕴养和化解其肺脏上的伤势。
(中午的一章和下午一章今天都放在下午一起更新)
走出机场。
来到记者的车上。
“你要去哪儿,我一边送你,你一边说吧。”
记者拿出一支录音笔来,准备开车。
“不用。”
方丘摇摇头,说道:“你直接开始记吧。”
记者一愣。
然后。
立刻拿求记事本,从驾驶位上下来,坐到方丘所在的中排座位上,把车门锁好之后,开始记录。
“其实,不只是我一个人。”
“在菲律宾的超强台风灾害爆发的时候,最先有所行动的,是中医界里的十位前辈大医们。”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六十高龄,他们每一个都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来研究和发展中医,不仅仅是以往,今天同样如此。”
“此时,十位大医堵在应急管理部门新成立的医疗救援小组办公室的门外,虽然都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中医人的初心。”
“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请愿,都想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治伤者。”
“但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应急管理部门的人不敢轻易的答应他们的请愿,就因为这样,他们现在堵在了应急管理部门里面,不让他们去救援他们就不走了!”
记者听着,微微变了脸色。
没想到。
除了方丘以外,还有这么好的医生。
“他们是老一辈的中医,他们也是真正的中医,为了救人为了中医的发展,他们可以不管自己的身体,不顾路途的辛苦和困难,不顾可能遭遇的灾难,自愿前往灾区。”
“他们,是真正的中医英雄!”
说到这里,方丘停了下来。
“我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记者说道:“这些老中医们的默默付出,实在太感人了,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的付出隐藏起来,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付出!”
“不知道。”
方丘摇摇头,说道:“或许后续你会听到他们的名字,但是现在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医人!”
“我知道了。”
记者了然的点点头,问道:“我能再采访其他的一些问题吗?”
“什么?”
方丘问道。
“关于美国的。”
记者张口问道:“你能告诉我们,美国所指的新型病毒是什么吗,是不是一种传染病毒,会不会有很大的危害?”
“不好意思,这些问题涉及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不方便透露。”
方丘回应一声。
然后下了车。
这边。
方丘走后,记者也不好再追上去多问,只能看了看刚才记录下来的文字信息,然后赶紧回去赶稿子,准备发表。
没多久。
记者的报道出来了。
“方丘口述:源自于中医人的感动!”
新闻的标题非常的通俗易懂。
新闻稿发布之后,也立刻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当然。
关注这则新闻的中医人无疑是最多的。
很快的,因为标题有方丘的名字的缘故,很快的就被转载了出去,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同和关注。
随着这条新闻越来越多,无数名关注着灾区的中医人们,也都纷纷主动请缨,要去灾区救人!
这边。
收到那么多人的请愿,上面一看明显压制不住了。
顿时,立刻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