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罗悉乔的心中也很是忐忑。
当初奥则朗布跑路的时候,达罗悉乔的心中不仅没有慌,甚至于有些暗喜不已,根本就不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恼怒——奥则朗布跑路,主动权就落到了自己的手里。
虽然奥则朗布没有死,可是当他离开了阿格拉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失去了一切,等于是把所有自己扣给他的屎盆子全担了起来。
可是等到沙舒亚也跑路的时候,达罗悉乔却是真正的怒了。
奥则朗布和沙舒亚这两个人跑路,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把阿格拉城中的官员们给带走了一大批。
这些被带走的官员们官位有高有低,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上,大批量跑路之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整个阿格拉都差点儿停摆。
万幸的是,阿格拉是莫卧儿的首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小城市,离开了这些人之后也能很快找到替换的人选,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可是这些影响却是实打实的。
担心迈哈伊尔谈判,恼怒沙舒亚和奥则朗布跑路,让达罗悉乔几个人都苍老了几分。
长叹了一声之后,迈哈伊尔才道:“眼下的事情,重点已经不在沙舒亚和奥则朗布身上了,而是在那些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身上。”
已经简单看过条约条文的达罗悉乔有些懵逼:“既然已经跟明国谈妥了,那就直接把这些人抓起来交给明国人算了。”
迈哈伊尔叹道:“抓起来很容易,把他们交给明国人更简单。
可是,贸易怎么办?
没有了商人,谁来与我们进行贸易?谁来把我们的货物卖出去,谁来给我们提供货物?我们又该向谁去收税?”
达罗悉乔顿时也回过神来了:“那应该怎么办?
藏下一些东印度公司的人,然后继续跟他们暗中交易?”
恨铁不成钢的望了一眼达罗悉乔之后,迈哈伊尔才道:“东印度公司各个分部之间有多少人,只要抓几个审问一下就能知道了,明国人不会审问?
一旦让明国人发现我们私藏了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人,他们会做出什么样儿的反应?会不会再次起兵?”
沉吟了半晌之后,迈哈伊尔才接着道:“当初,正是由于这些该死的东印度公司的人胡乱说话,才惹来了明国人。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
达罗悉乔毕竟不是太蠢,当了多年太子的人,基本上也没有几个是蠢货:“那您的意思是,挑起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明国人的战争?”
摇了摇头之后,迈哈伊尔才接着道:“不仅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而是英国,还有我们附近的国家,或者说,所有的国家都要算上。
这一次,我们可以放走几个东印度公司的人,让他们想办法回到英国去报信,而所有的责任,我们都可以推到明国人的身上。
这样儿一来,东印度公司就会直接面对明国,甚至于他们背后的英国国王也会因此而起兵攻打明国。
甚至于,我们可以把明国人烧杀抢掠的事情稍微夸张一些,然后再把消息散布给西边所有的国家,引得他们一起敌视明国,或者起兵攻打明国。
这样儿一来,明国人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走,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莫卧儿国内的事情。”
达罗悉乔点了点头之后,问道:“那沙舒亚和奥则朗布呢?”
迈哈伊尔怒道:“他们两个不重要!哪怕是他们占据了德里和乌代普尔又能怎么样?
他们有多少军队?他们有多少税收?他们有起兵攻打阿格拉的能力吗?
没有,这些他们都没有,所以,阿格拉是安全的。
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停下泰姬·玛哈拉的修建,把这些无谓的钱都收回到国家的库房里面,招募更多的士兵!”
ps:第二更送上,今天又是8000字更新,真是辛苦朕了!
傻乐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道:“来人,将堪舆图挂好。”
王承恩躬身应了,当即便带着一群小太监,将刚刚绘制好不久的堪舆图给挂了起来。
望着眼前这副巨大无比的堪舆图,不只是崇祯皇帝心里高兴,工部伴驾而来的一众侍郎们也是极为高兴的——看到没,这堪舆图就是本官弄出来的!
对于堪舆图的制作,工作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
每隔上个一两年,这大明的堪舆全图就需要伴着疆土的扩张而重制一回,再傻再笨的人都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更何况原来就承担着堪舆图制作重任的工部了。
眼前的这幅堪舆全图同样出自于工部之手,上面几乎把所有的已知之地都给划了进去。
崇祯皇帝踱步到了堪舆图前面之后,伸出手比划道:“从堪舆图上面来看,这里,原本就是郑和下西洋所至的终点,木骨都束。
木骨都束这里正好有一个港口可以向内航行,再向西北的话,可能不足以供福船战舰通航。
然而只要打通了这里,我大明的舰队便可直接经由木骨都束前往英格兰之地,风险要比走好望角那里少的多,而且路程极近。
所以,朕的意思是,先派舰队和工部的人去这里查探一下情况。
如果可以的话,就在这里修建一条运河,以沟通海洋,使之可以往来。”
来宗道顿时将目光投向了大帐中的文官们。
修建运河,历史上不是没有人干过,中原王朝干过的次数还不少。
最久远的一条运河,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的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
再往后,有始皇二十八年时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的灵渠,更有杨二陛下开搞的京杭大运河。
运河确实是好东西,就像胥河一样,这条在目前已知资料中最古老的一条运河,到了崇祯年间还在使用,更不要提承担着漕运重担的京杭大运河了。
可是开挖运河的麻烦却是很要命。
首先得选地方,必须得符合航运路线短,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管理和维护比较方便,后期好处多这么几个条件。
其次,运河这玩意还得考虑到不同河流、海域之间的水位落差,还得考虑到水流的速度跟船的承受能力。
还有就是运河的两岸,必须能够承受水流的冲涮,雨水的侵蚀,还有船只通过时带起来的水波对于两边堤坝的拍击。
除此以外,还有人工,物资,后勤,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哪里考虑不到,哪里就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总之,修建运河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开挖就行,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要注意的地方也太多,总之换谁来都很头疼——杨二陛下之所以被唱了凉凉,跟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了国力也不无关系。
现在崇祯皇帝脑袋一拍,就打算开挖一条运河,现实吗?
木骨都束这里的情况就不用说了,除了蛮子就是蛮子,大明想要搞定他们其实很简单。
可是过了木骨都束呢?里面的那些国家都是什么情况?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可靠?
那个运河要开挖,那边原有的国家会不会同意?是不是还得再吊民伐罪以征之?
需要征召多少民夫,或者干脆挑明了说,得死多少蛮子苦力才够?有没有这么多的蛮子?后勤和物资能不能跟的上?
还是那句话,杨二陛下前鉴不远,不能让崇祯皇帝这么任性的胡来!
沉吟了半晌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运河之事还是缓议为好。
其一,我大明对于彼处的情况所知了了,郑和郑公公七下七洋,却是止步于木骨都束,未曾在此深入。
其二,即便开挖了运河,过了运河之后向西北的航道如何,现在也不太清楚,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人所提供的海图,可以之为参考,却不能全信。
其三,国力民力的消耗,我大明眼下如何承受?便是连移民以实莫卧儿之事都尚未安排妥当,再开挖运河,微臣以为国力难支,尚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