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骑士所带着的猎物确实如同这位成国公家的小公子所说的那般,都分给了村民,当晚就下了锅,再来点儿劣酒,这小日子就美美哒!
至于最大的那一头鹿,进了胡六七的家里貌似也很合理?毕竟自己身为里正,又招待这位贵公子住下,落下一头鹿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别人,想要招待这位贵公子,你们有那个资格么?呸!
甫一回到家中,胡六七就赶紧招呼着妻子和几个儿媳去整治饭菜,再打上几角酒,自己要招待贵客,贵不可言的贵客!
酒过三巡,胡六七的脸色都因为几杯劣酒而变得通红,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问道:“胡老丈,小子有一事不明,望老丈能给小子解惑?”
已经有几分醉意的胡六七眯着眼睛问道:“公子请讲?”
崇祯皇帝道:“小子出城之时,曾见许多人都在赶往官府去登记户籍册子,可是村子里却不见有人去?”
胡六七一拍大腿,哈哈笑道:“嗨,我当公子说的是什么事儿!原来是这个啊。”
美滋滋的饮了一口酒之后,胡六七才啧啧有声的道:“村子里的村民们,几天前就把户籍册子的事儿给办完了,当时还是顺天府的差爷们来村子里办的,自然也就不用跑到顺天府那么远了。”
崇祯皇帝笑道:“说起来也奇怪了,前几年不是才登记过么?怎么又折腾上了?”
有道是酒壮怂人胆,再加上化名为成国公府小公子朱晓松的崇祯皇帝又表现的极为好说话,胡六七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公子要是只以为官府是在瞎折腾,那老汉倒要说公子爷想的差了!”
崇祯皇帝拱了拱手道:“请老丈指教?”
胡六七嘿嘿笑道:“官府不是在瞎折腾,皇帝也不是傻子,这是想着多收人头税呢!”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信的样子,胡六七抿了抿嘴角的酒渍,笑道:“老汉跟公子爷投缘,也就有话直说了。”
又美滋滋的吃了一口鹿肉,才笑眯眯的望着崇祯皇帝笑道:“官场上有句话,叫做瞒上不瞒下,公子爷想必是知道的吧?”
见崇祯皇帝点头,胡六七才接着道:“这民间啊,也是一样!官府其实也知道,老百姓的家里多的是娃子,可是生的再多,却都被唤做小二,公子爷可知道这其中原因?”
见崇祯皇帝摇头,胡六七便接着道:“都叫做小二,便只收两个娃子的人头税,后面的自然不用在交了,可是若小三小四那么排下去,这人头税得交多少?”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胡六七顿时有些急了,开口道:“公子爷家大业大,国公府自然不缺了那么几两银子,也没有人敢把这个银子收到国公府上去。
可是这普通的百姓家里,一两银子就足够一家人月余的花销,省着点儿都能花上个月了,能少省着点儿?孩子一多,可就要了命了!”
崇祯皇帝撇嘴道:“那社学呢?本公子可是记得,当年天子曾经下诏,各地的社学都得重新整治起来的。”
胡六七讥笑道:“社学是社学,人头银子是人头银子,这能是一回事儿?”
崇祯皇帝道:“怎么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有多少个上社学的娃子,就有多少个人头,不是很好算的账?”
胡六七道:“社学是社学,该让娃子念书的还是得让娃子去,反正皇帝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那些先生们也知道怎么一回事儿,但是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都一样。
但是官府统计户籍册子的时候,该报只有两个娃子的还是只报两个娃子,只要没有人出首,谁来管?官府也乐得轻松!”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黑——彼其娘之!当着朕的面说着占朕家的便宜?
行,朕忍了,反正让百姓占便宜跟让那些贪官占便宜可是大大的不一样,最起码这些老百姓还能念着朕的好儿。
而一个皇帝有个好名声有多重要?看看老刘家的那几个皇帝就知道了!
再说了,只要这回的人口普查搞下去,把百姓的具体数量搞清楚,就算是成功了,其他的不要再奢求太多了。
只是胡六七接下来的话,让崇祯皇帝的脸色越发的黑了起来,甚至于还想抽刀子砍人:“皇帝是个好皇帝,可是就是有点儿蠢。”
ps:今天献祭《明月万里照汉关》
崇祯皇帝出行,没有什么千骑卷平冈的气势,只有一行几十骑的护卫跟在身后,挟弓带箭的往着乡下而去。
至于这期间锦衣卫和内厂会付出多大的功夫确认安全,又会有不知道多人会因此而倒霉,崇祯皇帝向来都不关心。
而且习惯了这样儿的出行方式之后,崇祯皇帝也渐渐的喜欢上了这种玩法,更是搞明白了老刘家的天子为什么都喜欢这么玩。
原因很简单,爽啊!
带着一群人出去浪,遇到个在自己跟前装逼的,转身亮出自己是某某彻侯家的公子,立即吊打对手,爽的一逼有没有?
就算是对面的家伙不在乎彻侯,可是太子呢?天子呢?再说一次不在乎试试?
但是崇祯皇帝有一件事始终就没有搞明白,哪怕是穿越过来十多年了都没有搞明白。
为什么每个村庄的大路口那里,都会有一棵大树?
或者是柳树,或许是槐树,或许是杨树什么的,反正别管庄子大小,村口都有这么一棵树,好像没了这棵树就不配称之为一个村庄一般。
而且这些树还都特别巨大,往往需要一两个人合抱才行,存在的年头最短最短的,也是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开始存在了。
这个习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反正到了后世好像还是一样,传袭了几千年的习惯,好像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一样。
眼前这个不知道名字的村庄也是一样,而且庄子口的大树不是一棵,而是两棵几人抱过来的大柳树。
崇祯皇帝在到达了村口之时,就放缓了马速,但是一点儿停留的意思都没有,而是带着几十骑直接穿村而过,直接往不远处的山坳奔去。
小胡庄的村民们一脸懵逼的看着这几十骑过去,不时的可以听到几个狗腿子在吹捧为首的年轻人:“公子爷射术无双,此番出猎,一定会满载而归!”
“据我估计,公子爷今儿个能猎到一头大虫!”
“或许能猎到鹿呢?”
“兔子无数!”
听着这么不要脸的吹捧,小胡庄的村民们是崩溃的——俺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儿,这后边的山上什么时候有大虫了?什么时候有鹿了?
要是有鹿还好说,要是真个有大虫,不赶紧的找官府过来杀掉,难道要等着这大虫下山吃人?
吹牛逼捧人也得有个限度吧!
但是那个年轻公子周围的骑士显然不在意村民们的看法,继续毫无底限的吹捧年轻公子,希望能被公子爷夸上两句。
摇了摇头之后,小胡庄的村民们该干什么的还是干什么——眼看着都要入秋了,该收的粮食得收,该晒的粮食也得晒,哪儿来的功夫关心人家贵公子想要秋猎?
人家贵公子投胎投的好,不用下地干活就有的是下人把饭食给准备好,哪怕是接近下午了,人家想要进山还是可以进山,庄稼汉可不成。
敢糊弄粮食的庄稼汉,早晚得让粮食给糊弄死!
村长胡六七却不敢跟其他的村民一样,拿着这些呼啸而过的骑士们不当回事儿。
身为一个进过城,见识过世面的村长,同时担任着里正这么个高大上职业的庄稼汉,胡六七自觉得自己跟其他村民是不一样的。
最起码,自己见识过的东西,这村子里的庄稼汉们,一辈子也见识不到!
别的不说,那贵公子身上背着的弓箭,明显就是朝廷卫所制式的弓箭!
大明律,士子可以佩带刀剑游学,其他人敢带?呵呵!
但是问题在于,大明律同样也规定了,私藏弓箭甲胄者,死!
哪怕是那些读书人,敢在家中藏这些东西也是一样儿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