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求生欲都很强嘛

参考新军和京营搞出来的南北御林军的南军虽然没有过实战的经验,真正上战场也不过是跟着大军去辽东武装游行了一波,但是要说这些家伙还有调拨过去的南边这些卫所会打输,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最起码从火铳和火炮方面来说,这些家伙手里的装备是完全碾压西班牙人而没有任何疑问的。

自己登基十年,往皇家学院里砸了近万万里的白银是白砸的?墨家和其他野生的大牛都是吃干饭的?

射程多一米就已经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了,更何况多的还不止一米。

放下以来的崇祯皇帝又把话头转回了刚才的问题上面:“现在接着说刚才的事儿。

朕欲重置太祖高皇帝所设之预备仓,立于四乡和城中,众位爱卿以如如何?”

户部尚书张桂昌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赞成。只是如今粮食不足以铺开全国,臣请择地行之。”

这才像话嘛,好好的多为国考虑,难道大明还会亏了你们不成?朕不是已经给你们加薪了?

好好做事,总是能升职加薪,出任尚书,当上首辅,迎娶第十八房小妾的。

只不过张桂昌说的也有道理。

自从自己登基之后,抄家得来的银子大部分都换成了粮食,连内帑里那些卖福寿膏的银子也有不少都换成了粮食然后赈济大明受灾的百姓。

操蛋提哪怕红薯这玩意已经在陕西铺开了也是一个鸟样儿——就现在这交通条件,等红薯铺开到整个大明,起码在崇祯十五年以前是没什么指望。

而且这是大明,不是螨清。

螨清开局才六千万人,当然,这是人家螨清自己杀出来的数字,这得服。

然后又有地瓜玉米土豆等等好东西都铺开种植。

可是大明早在万历年间,人口就已经过了万万之数,到了自己登上皇位,估计都得达到一亿六千万了,眼下达到两亿估计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没有杂交水稻,养活两亿人?

如果不是扔了一大批人去新明岛和辽东还有奴尔干都司,现在的粮食更他娘的不够用!

而且很操蛋的一个问题就是,大明的百姓被朝廷养的有些找不到北了?

新明岛,没人愿意去;爪哇和满者伯夷,也没人愿意去,哪怕是去了免税三年给农具耕牛,土地动不动就是分配个百十亩也是一样。

新明岛和爪哇还有满者伯夷这些地方离着大明太远,还要走海路,不愿意去是正常的,毕竟去了有可能死路上或者一辈子都没机会再回来了。

可是辽东和奴尔干都司呢?都是陆地上,还就在大明的境内,就是因为远了点儿,结果也没有人愿意去!

直到辽东传出来有金矿的消息又加上朝廷开始发小妾了才有一些人愿意去……

都是惯出来的臭毛病——这要是换个要脸的皇帝,不玩了命的卖福寿膏,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买粮食养百姓啊。

都饿着,吃不饱也死不了,然后再说去辽东给地还免税,估计去的人就比现在要积极的多了。

暗恨自己开局玩的太浪以至于把自己给坑了的崇祯皇帝纠结半晌之后才开口道:“以陕西之地试行吧。”

张桂昌躬身应了之后,身为文臣方面扛把子的徐钰山也躬身道:“陛下嘉大惠于天下,乃是仁政,臣请布告天下,使万民咸知。”

徐钰山的话仿佛打开了朝堂上其他大臣嘴上的封条,纷纷附和了崇祯皇帝之后表示应该布告天下,让百姓都知道崇祯皇帝的好儿。

东海舰队的捷报来的很及时,傻子都知道这时候该怎么选择。

毕竟大家伙儿的求生欲都很强不是?

心情大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在大朝会之后又出宫出去了。

浪,必须得浪,不浪是不可能的,当皇帝不微服私访怎么行?

刚才正打算开喷怼皇帝一波的大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

喷皇帝肯定是要喷皇帝的,但是怎么喷,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首先就是得找一个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立场才能开喷,其实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才能开喷。

否则的话,喷皇帝问题不大,狗命的问题可就很大了,而龙椅上的这位爷自从登基之后,砍掉的文武大臣们已经不知道有多少,随便喷,生命会有危险的。

尤其是人心散了,队伍之中出现了大量的叛徒时,这种情况也就越发的明显了。

比如徐弘基,这老东西把自己的儿子送进新军还不算,在刚才也是他带头捅了大家伙儿一刀。

有了这老东西带头,朝堂上那些看不到捞银子的希望转而想着在崇祯皇帝面前博个好印象的家伙们会如何选择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儿了。

更何况眼下捷报传来,在这个时候怒怼皇帝一波,除了激怒现在还笑眯眯的扮着面瘫的那位爷,根本就看不到别的希望。

崇祯皇帝却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耐心的等着报捷的信使进殿。

帽子上面插着红翎,一身盔甲上面不少弹眼的信使让崇祯皇帝想起了小马哥——真要是一身的弹眼,你还能硬撑着来报信?还能这么生成活虎的站在自己面前?

穿过文武大臣们队列的信使来到御阶之前单膝跪地,朗声报道:“启奏陛下,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大琉球全境平复!荷南佛朗机夷人败走多罗满,南提督已经率军追击!”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信使从地上站了起来,自己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踱步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传旨,命南居益提督东海舰队,追击佛朗机人的舰队。朕说过,佛朗机人屠我大明三十万百姓,朕便要屠他三百万!”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面就有人开始不乐意了。

大家伙儿都知道您老人家杀心重,动不动就是屠啊屠的,但是您好歹考虑一下实际情况行不行?

三百万!

别说蛮子们有没有三百万,就算是有,难道您就要屠的干干净净?

就算是对等报复,屠他三十万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二百七十万拉回来当苦力多好?

与其他几部尚书各有各的小九九不同,南京交通部和南京铁道部这两部的尚书跟京城的尚书可是一条心的。

洪承畴不可能接受南京铁道部的尚书跟自己不是一条心——拖累了铁路修建的进度,皇帝肯定会把板子拍到自己身上来。

南京交通部的尚书也是如此,就算是老好人张瑞图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贪一点儿无所谓,陛下不会太过于在意,但是陛下交待的事情办不好,那可就成了要命的大事儿了。

眼下崇祯皇帝一开口就是屠三百万的蛮子,南京铁道部和交通部的尚书要是能当没听见才是真的见了鬼。

南京铁道部尚书伏允泉当先出班拜道:“启奏陛下,臣冒死请陛下收回成命。

大琉球之荷南佛朗机人与吕宋佛朗机人原本便不是一个国家,屠我吕宋百姓者乃是吕宋佛朗机人,非荷南佛朗机人,屠其三百万,有失公允。

再者,我大明如今大修铁路,正是用人之机,那荷南佛朗机人用之于铁路使其赎罪,总比杀了要强上许多。臣请陛下三思。”

南京交通部尚书于炔心同样出班道:“臣附议。因人手不足之故,我大明数十条直道迟迟不得修建,仅京师至南直隶,南直隶至高州府的直道还在修建,余者迟迟不得开工。

为我大明江山计,臣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看着于炔心和伏允泉这两个家伙。

原本还以为会是南京的内阁首辅徐钰山最先跳出来投反对票,可是没成想是这两个家伙先跳了出来。

如果是徐钰山先跳出来表示什么兵者不详之器或者杀俘不祥之类的,已经熟读了《论语》、《孟子》、《韩非子》、《老子》等等典籍的崇祯皇帝有十万个信心怼到老头儿怀疑人生。

但是伏允泉和于炔心这两个家伙跳出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人家说的有道理啊。

不跟你提什么杀俘不祥,也不跟你扯什么义战不义战的,先是委婉的告诉你这荷南佛朗机人跟吕宋的佛朗机人不是一个国家的,然后再告诉你大明还缺苦力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