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辽东发小妾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想的根本就不是把这些小娘们儿卖出去,而是发下去。

没错,去辽东,发媳妇。

先可着大明那些卫所士卒们来,去了辽东就先发一个蛮子或者毛奴的小娘们儿,至于是二手货还是原装的,那就完全看他们运气了。

然后更头疼的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清风阁老鸨子尚以涵。

背靠锦衣卫这种强力组织,尚以涵的清风阁在京城中的名声自然是极大的,大到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一些。

一道密令从许显纯的手里直接传到了尚以涵的手里,意思就一个,派出一些老妈子去辽东,好好教教那边儿被抓来的蛮子和毛子什么的,起码得让他们学会说人话还有怎么样儿做一个合格的小妾。

在接到这条命令的时候,尚以涵的心里是拒绝的——清风阁里面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再派出去几个老妈子,这业务还怎么展开?

然而尚以涵心里拒绝,实际上却只能乖乖的按照许显纯的要求派出去几个老妈子去辽东。

因为这道命令与其说是许显纯的意思,倒不如说是崇祯皇帝的意思。

毕竟许显纯身为锦衣卫的头子,根本就不可能关心到派几个老妈子去辽东这种小事儿。

当然,对于尚以涵这边是通知,对于京城和附近的那些个青楼什么的,可就不存在什么通知不知道的问题了。

征发。每个青楼必须出一个老奴子去奴尔干都司那边调教那些个蛮子和毛子的小娘们儿,不愿意的就等着关门大吉。

再然后,已经到达辽东的遵化卫士卒们在过了一段时候之后就惊喜的发现,朝廷给大家伙儿发小妾了!

五军都督府下来的军令里面说的很清楚,别管原本有没有成亲,发的小妾只能是小妾,严禁扶做正妻。

想要正妻,必须得是大明百姓里面的女子,别管是汉家女或者其他没改户籍的蒙古女,或者朝鲜琉球女,都可以,因为这些地盘现在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户籍上的民族以后都会写成汉。

所以这些都是被允许娶回家做正妻的,至于发下来的这些,转卖还是送人随意,敢扶做正妻的直接军法处置。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些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儿的意思,可是对于遵化卫的士卒们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

有正妻的自然无所谓,没正妻的本来也没打算弄个蛮子女做正妻——把老祖宗的脸都给丢光了,还要不要进祖坟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给大家伙儿发个小妾玩总是好事儿——毕竟成亲的士卒也没纳妾的本事,没成亲的也着急先弄个暖被窝的。

虽然发下来的这些小妾有些笨,说话总是磕磕绊绊的,但是好歹也算是会说人话,能沟通了。

虽然这些小妾的长相有点儿奇怪,建奴小娘们儿还好些,好歹长的是个人样儿,毛奴那边可就真是什么奇型怪状都有了。

甚至于有的比卫所的士卒都壮实。

依着遵化卫的老兵王老实所说的,要是给自己分个那样儿的小妾,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完犊子了——那样儿的一只手就能把自己拎起来当球甩着玩。

但是不管怎么说,前边有了遵化卫,后边其他的卫所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往辽东去的热情一时之间大增。

金矿什么的跟自己这些卫所士卒是没有什么有关系的,毕竟屯垦的士卒也是士卒,还是要受军令管束的,别说是金矿,就算是眼前摆着个金山,没有命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想是这么想,真要是摆座金山在跟前,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军令可就不太好说了。

总之,辽东现在成了个好地方,大家伙儿都开始琢磨着去辽东了,尤其是官府在大力宣传了铁路修建到辽东,来往也方便之后,这种热情就更高了。

但是崇祯皇帝的心情不像是民间去辽东的热情这么高涨,而是有些凉。

当初自己登基之时的老臣,终于有人开始撑不住了。

像什么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绿林总瓢把子这个职业,在大明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大人才当得起。

剩下的绿林好汉里边儿,也不是没有想坐坐这种拉风位置的,只不过都被官府或者锦衣卫拖去把脑袋给砍了,运气不好的直接就喂狗了。

但是一些小扛把子这种职务还是有的,锦衣卫虽然不希望看到什么总瓢把子,但是各地有各地的小扛把子也是一件好事儿。

毕竟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里的小扛把子,办起事儿来能方便不少。

所以说活力组织跟官府总是脱不了关系。

远在奴尔干都司的小扛把子孟繁星和王豪杰就在琢磨着是不是再从各自的老家拉一伙人过来,或者再联系一下其他地方的小扛把子们。

辽东有金矿的消息最早是从京城传出来的,辽东慢慢的也收到了这股风声。

在互相对视了一番然后发现对方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后,夏额哲,孟繁星,还有刘航和王豪杰就合计开了。

要说辽东有金矿,自己这些人应该是最早知道的,毕竟最开始的时候自己这些人就已经在辽东抓建奴了,如果不是后来实在抓不到几个人了,谁会跑到奴尔干都司这破地方来。

偏偏自己这些人没有发现金矿,反而是从京城那边儿传出来了消息说是辽东有个大金矿,够挖多少多少年的。

这就很诡异了。

夏额哲等人不是没有想过这是朝廷故意放出来的风好吸引百姓迁移到辽东定居,但是后来想想,几人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皇帝想要移民实边还用得着这么麻烦?直接征发个几万户几十万户的不就行了?手里有刀子,谁还敢反抗怎么着?

千算万算,这几个当锤子当习惯了的家伙就硬是没转过这个弯,愣是把自己的思维套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所以想多了的这哥几个就认为金矿的事儿可能是真的,因为很有可能是哪个家伙真的淘到了金子,回到了京城之后才走露了风声。

但是把抓毛奴和跑来这边落单的那些建奴这事儿放下然后去淘金是不可能的。

金矿的事儿在眼下来说是属于那种八字没一撇的小道消息,但是抓建奴和毛奴这事儿可是眼前就能看到的好处。

但是就这么着放弃了淘金的伟大事业,几个人心里又实在是不太情愿。

夏额哲还好说,毕竟自己手里有整个察哈尔部,随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自己这个小可汗说的话也一天比一天有份量,至于自己头上还有个崇祯皇帝,族人们并不是太在意。

夏额哲可心派出一部分族人参与到淘金的伟大事业里面去,孟繁星和王豪杰,还有刘航这哥几个就不成了。

原本响马袍哥老秦人跑来抓建奴和毛奴的人就不是太多,再派出一些人去淘金,估计整个队伍就要散了。

所以孟繁星就想到了先从各自的老家再弄一批人过来,反正现在只要有这边儿的关系,说是来抓苦力的,路引什么的都好办的很。

再说了,实在不行就当是响应皇帝陛下的号召移民了,这样一来,路引的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当孟繁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王豪杰表示了赞成,刘航却表示了反对:“如果是真的还好,可是万一呢?

万一要是假的,被咱们召集来的兄弟们淘不到金子,到时候怎么办?咱们到时候怎么向他们交待?”

孟繁星纠结的道:“若说这事儿一定成能的话,咱们自己现在不就往南去了?还用再从老家那边儿叫人过来?

但是现在不叫人过来,咱们就直接往南去的后果你想过没?淘到了金子还好,淘不到,兄弟们的心可就都散了?”

向着夏额哲坐着的方向撇了撇嘴,刘航道:“真的假的,看夏侯那边儿的消息不就知道了?如果是真的,我就不信夏侯会不动心?”

夏额哲一瞧这三个家伙把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干脆开口道:“别管是真是假,到时候我都告诉三位兄弟,如何?”

向着夏额哲竖了竖大拇指,刘航接着道:“瞧瞧,这事儿不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