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鸟儿就多

这些混账东西不是讲什么仁德么,不是说建奴同样是大明百姓么,若是不能劝降,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既然长了脑袋却不长脑子,朕看这脑袋也没什么用!”

徐光启心里清楚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在自己卸任之前说这么一番话,因为这些话是要让自己转述给墨铧来听的,甚至于墨铧也必须将这番话说给他下一任的皇家学院院长听。

这番话,崇祯皇帝说给自己听没问题,直接说给墨铧却不行。

谁知道墨铧是不是还喜欢玩什么兼爱?虽然现在已经不提什么非攻了,可是万一这种话题把他的兼爱思想给引起来呢?

万一墨铧要是当面顶撞崇祯皇帝几句,这脑袋是砍还是不砍?毕竟墨铧跟其他的读书人不一样。

砍了,损失太大,不砍,皇帝的面子肯定就挂不住。

皇帝不要脸不代表不要面子,脸和面子向来是两回事儿。

斟酌再三后,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皇家学院以后一定牢记陛下今日所说的这些,更会注重华夷大防!”

崇祯皇帝眼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便不在皇家学院逗留,而是直接回宫去了。

御书房里,崇祯皇帝盯着眼前的许显纯,吩咐道:“直接拿人罢。让这些个混账东西去辽东跟讲奴讲一讲杀人是不对的,让他们劝一劝建奴放下兵器投降!”

许显纯心中一惊,躬身道:“陛下,这些可都是些读书人,若是投了奴?臣以为,哪怕是他们的家人都在大明,他们也未必能多在乎?”

崇祯皇帝冷笑道:“朕知道他们不在乎,他们心里除了自己的利益还剩下了什么?

不过,就这些废物,也就是嘴上喊的欢,真要有本事,早就中举了,还用得着在民间大放厥词?

降奴就降奴,这种人才,朕用不起,留着祸害大明么?”

原本以为自己之前玩的那些套路已经够牛逼的了,这些读书人应该能老实一些了吧?

现实打脸太快,崇祯皇帝实在想不到在东林党和复社都倒闭了,人都被杀的差不多了的情况下居然还会跳出来这么多脑残货。

不过也很正常,大明太大了,万万百姓之下出那么几个几十个的脑残很正常,不出才是奇怪的事儿。

就像后世总有些傻缺想着千古穿越送一逼的事儿,出几个脑残算得了什么?

而且后世还有人主动送逼给难民去艹,这才哪儿到哪儿?

还有什么事儿是这些圣母干不出来的?

当然,其中有的是真圣母,人家真的就是默默的去了战乱地区送逼,不求名不求利。

更多的是为了利益这种事儿谁会挑破?

天下也不过是一场戏,能登台的就那么些,难免会有一些看戏的会因为忍不住想要登台而干出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出来。

博眼球罢了。

可是后世还有一句话,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疯子傻子颠来倒去就成了一台戏。

在这整个戏园子都是崇祯皇帝家里的情况下,谁能上台谁不能上台,还不是由着崇祯皇帝说了算?

至于撵几个不老实的看客或者戏子,多大的事儿?

毕竟这个戏园子的主人手里有刀,而且不止一把,还很锋利,最起码砍死人是不成问题的。

有刀有权又有钱,任性!

已经老了的,不光只有徐光启,还有其他一些人,比如来自于法兰西的,一个伟大的,正直的,无私的,愿意为了主奉献终生的传教士金尼阁先生。

自从被崇祯皇帝派到杭州的御医把身体调理的差不多之后,金尼阁本人也就被锦衣卫带到了大明的京城,然后就被扔进皇家学院里面从事翻译工作。

因为崇祯皇帝对于金尼阁带来的七千部西书很感兴趣,听说里面方方面面的东西都有。

大明又不是虽远必割的螨清,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向来都宽容的很,凡是好的,有利的,大明向来不介意学习,然后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

当然,崇祯皇帝好学是一回事儿,让金尼阁先生翻译这些西书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因为这份翻译工作是需要金尼阁先生一辈子都扑在上面的,甚至于连下辈子加一起也未必能完全翻译完成。

被累到几乎吐血的金尼阁已经不止一次的暗恨自己为什么要带七千本书过来——想要把这七千本书都翻译完,任谁来了都会绝望。

懂得汉语的传教士,总共也就那么些,而且有一个算一个,早就被弄进了皇家学院之中参与翻译和研究。

也就是说,这些人除了负责平时的研究工作之外,平均每个人还要翻译近百本书籍。

至于能够翻译这些西书的明国人,基本上找不到几个——你能让徐光启过来翻译还是让宋应星过来翻译?

这些因素加到一起,让金尼阁心中愈发的绝望了,甚至于恨自己为什么没在杭州城干脆的死掉——回归到主的怀抱,就不用再从事这种无聊的翻译工作了吧?

毕竟慢慢的翻译可以说是爱好,一旦成为了终身的职业,金尼阁觉得自己实在是热爱不起来。

尤其是自己一提到自己最为上心的事儿,比如传教,总是会被徐光启他们打着哈哈应付过去,这就让金尼阁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但是想要死是不可能的,到了如今这般田地,生死其实已经不再操之于他们这些人自己的手里——明国的医生们确实神奇,乱七八糟的草根树皮还有那些个吓人的虫子到了他们手里总是能变成治病的良药。

比家乡那些只会放血的理发师们强多了——别管啥病,先放血再说,实在不行就把病的部位砍掉。

如果不是脑袋实在没办法砍,金尼阁觉得他们可能会向着脑袋下手。

所以金尼阁也很想像徐光启一样能够告老还乡,最好是能留在大明养老就最好了。

这里穿的好,住的好,尤其是一次和徐光启他们一起吃了一次神奇的油炸虫子之后,金尼阁觉得自己觉醒了什么奇怪的爱好。

然而当金尼阁向徐光启提出了告老的请求之后,徐光启却沉默了。

站在友谊的立场上面来讲,亦师亦友的金尼阁想要告老之后专心传教或者养老,徐光启无论如何都应该替他出一份力才是。

可是站在大明的角度来说,徐光启很清楚的知道金尼阁等人最大的价值。

这些人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们脑子里面所掌握的那些学识,而不是什么传教,皇帝陛下也对于让他们传教没什么兴趣。

毕竟那些外国的神神鬼鬼的,未必就比大明的灵验到哪儿去,自己家这么多的神神鬼鬼的还没弄明白呢,还研究别人家的?

而且,伟大的崇祯皇帝会那么好心的允许金尼阁告老传教?向来不把蛮子当人看的崇祯皇帝不把金尼阁用到死,简直就愧对了他老人家头上顶着的暴君两个字。

所以对于金尼阁拜托自己向崇祯皇帝请辞的要求,徐光启心里也实在是没底。

当徐光启试探着向崇祯皇帝提出来金尼阁也想要告老之后,崇祯皇帝笑了笑,问道:“朕记得金尼阁现在还不到花甲之年吧?”

徐光启躬身道:“陛下,金尼阁现在已经五十八岁,再有两年,就是一甲子了。”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道:“让他从西方再弄几个跟他差不多学识的过来,然后让他六十岁的时候告老便是了。”

后世的苦逼们还要六十才能退休呢,金尼阁想五十八岁就告老还乡?想的美!

尤其是这家伙退休了想要干什么?传教!大明自己家的神仙图谱还在整理之中,现在就放开他们传教,这不是给段小荣他们找麻烦么?

更何况,这家伙留在皇家学院内还有御医替他调理身体呢,别管是现在的那些普通的传教士还是后世的苦逼们有这待遇?

尤其是后世那些没有社保的写手们,像刘少冲那样儿一本不成切了重来的,不断的太监,切啊切的,身体和精神上得受多大的创伤?